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香港年青一代就是香港的未來

更新時間:2016-11-20 17:12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874269

香港年青一代就是香港的未來

“我們以為這裏有好多國企,以為這裏一到晚上漆黑一片。”90後香港大學生許立鵬口中說的“我們”,是今年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來穗實習的香港大學生,“這裏”指的是和香港一江之隔的廣州。

一個月後,許立鵬和其他39名香港大學生大呼“廣州和想象不一樣”、“實習時間太短”。

在這4周裏,40名來粵實習的香港大學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給廣州7家實習企業帶來了什么樣的新氣象?兩地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會在這群新鮮人身上以什么樣的形態展現?

“我希望,他們不僅能從報刊上看到靜態的中國社會,也能親身體會發展的中國,感受真實的內地。”團省委統戰聯絡部部長潘劍勇和同事們將實習最後一站安排在農民工博物館。他一直強調,不應該只想著把內地最好的一面展現給香港學子,也應該讓他們了解整個國家的改革進程。

“不好意西(思),不好意西(思)!您需要喝茶嗎?”香港大學生用港味普通話分享實習經曆,現場觀眾捧腹大笑。他們打趣,這是自己每天說得最多的話,因為在中國銀行廣東分行大廳實習,每天都要向不同的客戶解釋“為什么VIP客戶還要排隊”。

這是今年7月上旬團省委、省青聯在廣州舉辦的2013香港大學生暑期在粵實習總結分享會現場。幾天後,40名參加內地實習計劃的香港學生將告別內地回到學校。

“我們以為這裏有好多國企,會喊口號,也以為這裏一到晚上漆黑一片。”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二年級男生許立鵬的“坦白”讓分享會現場爆出一陣笑聲。這笑聲裏,更多是共鳴。

今年6月6日,許立鵬和其他39名來自香港11所高校的大學生從香江之畔來到珠江邊上。那時,大多數大學生不了解這座一江之隔的城市。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大四學生顏曉欣甚至還帶著幾分擔憂:“來廣州前,朋友告訴我,內地的治安不好,要把錢放在鞋子裏防止被搶。”

去年,首期香港大學生暑期內地實習計劃由團中央、全國青聯與香港中聯辦推出,地點定在廣州,140多名香港大學生首飲頭啖湯,反響熱烈。今年實習版圖擴大至湖南、廣西、天津、上海等地,來粵名額精減,收到150封報名信的主辦單位只能擇優選錄40名,激烈程度被港生們形容為“搶破頭”。

9時30分上班打卡,12時30分吃飯,13時上班,18時30分下班……在廣州CBD安利公司的許立鵬開始了和其他同事一樣節奏的實習。實習項目是調整內部員工公務卡,和所學專業關聯度大。

“公司員工出差用的是公務卡,但因通貨膨脹,以前的標准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消費水平,我們用專業上學到的統計分析方法,對公務卡額度進行調整,我還在趕一份最後的報告。”許立鵬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第一次接觸內地是高中時參加的上海世博會交流團,但每天都有大巴接送“沒機會接觸當地人”。此次來穗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彌補了許立鵬在滬的遺憾。為了方便和內地同事交流,許立鵬在香港提前開通了QQ、微博和微信。

下班後,許立鵬不用像上班一樣擔心汗濕工作服,不坐地鐵直接改步行――從珠江新城走回位於林和西的宿舍,而且每一晚都換新路線走。也是這45分鍾的路程,改變了許立鵬剛來時的認識。

“在中環,高樓大廈都擠在一起。但這裏不一樣,走著走著可能看到很高檔的商場,拐個彎,又是那些低矮的房子和地道的小鋪。”許立鵬在小攤上買了2件20元的T恤,周末就穿著它們去逛紅磚廠、小洲村和北京路。

相比之下,顏曉欣享受到了“地利”的福利。

顏曉欣的實習公司銳豐音響在珠江入口未被開發的生態小島――海鷗島上。在島上,顏曉欣的生活節奏和香港截然不同。“香港的公司節奏很快,氛圍也沒有這么輕松。在這裏,同事們會在工作的時候偶爾聊聊天,在香港我們工作的時候只有工作。而且大陸吃晚飯的時間要比香港提前1個多小時。”

同在銳豐音響實習的香港恒生管理學院大三女生李君堯則多次被公司的貼心服務感動:第一天踏上公司的電梯,低頭一看,她發現地毯上竟然有當天星期幾的提示,而每個周二她都會拉上顏曉欣到飯堂領“香港不可能有”的甜品和涼茶。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女生紀晛是港生實習小組的“生活向導”,香港大學生遇到困惑都可以向她求助。周末紀晛還會陪他們逛廣州。4周時間裏,紀晛帶著港生們逛了省博物館、上下九、北京路、珠江……

紀晛發現,香港的同齡人身上有著許多和內地學生不一樣的閃光點。香港大學生對一個事情的較真勁兒讓她印象深刻:講不好普通話,他們就分組用一句粵語一句普通話的“同聲傳譯”方式不停地練。“即便他們的普通話不好,他們還是勇於表達看法和見解。”

除了獨立思考,紀晛覺得香港大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值得學習——每個星期,香港大學生會固定時間進行體育運動,如打羽毛球、跳健身操……雷打不動。

“很高興你們來。相信你們在這裏可以看到,地產商不是都是無良的、腐敗的、偷工減料的。”分享會上,實習基地之一的廣州時代地產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岑釗雄風趣地為大學生們餞行。他說,很高興看到同學們“普通話有所提高,體重有所增加”,場下大學生聽到這番話立刻大笑。

在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曆——“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沒有很好的學習條件”以及成功秘訣——“除了比別人更勤奮,我想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後,岑釗雄提前伸出了橄欖枝:“希望未來就業的時候,大家有機會看上我們。”

對實習基地來說,香港大學生的到來,確實帶來了一種新的氣象和啟發。

在結束實習前,時代地產為香港大學生舉辦了一場正式彙報會。同學們除了講體會,更提了不少建議,一名同學專門針對市場客戶吸收問題做了報告,直指集團樓盤項目在客戶分類方面還不夠細致,建議可以從收入、年齡、職業進行細分。

“文化差異直接導致了思維方式的差異。”不少基地的負責人表示,香港大學生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兩地的消費差異、房價差異——像李君堯就特別驚喜地告訴記者,在香港49.9港幣(約合39.5元人民幣)的焗油服務,在內地只要26.6元錢。

“香港的大學生思維很開闊,商業敏感度更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強。”時代地產集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監欒福田舉了個例子,集團給學生們布置了到實地看樓盤的任務,踩盤回來,學生們的彙報比以往多了許多亮點。

“他們會去看樓盤的地下室車位,晚上再去看樓盤附近的亮燈情況,還會跑到施工現場看秩序亂不亂……對同樣的事情,他們更願意開動腦筋獨立思考,而不是循著別人的老路去走。”如果要說香港大學生在哪方面可以再提高的話,欒福田說:“普通話可以再好一點。”

不少實習基地的負責人都希望,未來可以有機會讓香港大學生和內地大學生一起參加實習計劃,這樣有利於兩地學子互相取長補短,也在交流中進一步促進文化融合。

活動開展之前,曾有人發出疑問:香港大學生來內地,要讓他們看什么?

“很多人都認為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為什么要安排他們看什么?我們的初衷就是讓他們自己感受,選擇自己要看什么。”潘劍勇說。

被同學笑稱“內地迷”的許立鵬確實見縫插針般地找各種機會了解這座鄰近卻不熟悉的城市。過程中,許立鵬發現,比起香港,內地有些管理還是比較粗糙。

許立鵬舉了兩個例子:搭地鐵的時候,內地會提醒“請乘客抓緊時間下車”,香港的提示則是“請先讓乘客下車”;搭高鐵的時候,會看到有人在車廂裏吐痰,甚至還有小朋友由父母帶著大小便……

“但是我覺得不能偏激地簡單歸結為素質的問題。這和政府管理水平、服務細節設置都有關系。”許立鵬更傾向於去找問題背後的原因,比如是不是地鐵指引不夠清晰、廁所設置太少等。

“我們承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更要看發展的趨勢和進步的決心。但是我們希望共同在發展中找信心,而不是找灰心。”這也是潘劍勇和同事們將實習之旅最後一站定在農民工博物館的原因。在農民工博物館,大學生們頻頻在定格曆史的畫面、物件前駐足、拍照。

“希望他們不僅能從報刊上了解內地,也能從動態的中國曆史去理解內地,從祖國一步步發展、實現夢想改革進程中去讀懂中國夢。”潘劍勇說,這種粵港兩地的交流會越來越多,下個月,“香港200名領袖計劃”的中學生將第一次來廣東參加青少年服務活動,屆時他們將走出高樓課室,直接深入社區體驗內地文化。

明年,許立鵬打算去清華大學交換一年,繼續他的內地之旅。他還計劃畢業後在香港工作幾年再回內地,“這裏和香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更有很多相近的地方。這裏,有很多的機會。”

天高雲淡的北方初秋,百年名校北京大學迎來又一茬懷抱夢想的“新青年”。18歲的湯東憲就是其中一員。白色上衣、牛仔褲,配上自信的笑容,這個樸素的香港大男孩和所有北大“一年級生”一樣,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

“要走更遠,必須讓自己更強。”湯東憲選擇來北大讀書,源於明確的人生規劃。他現在就讀的國際關系專業在香港並不多見,而北大濃鬱的學術氛圍更是吸引他北上求學的關鍵。

18歲的陳柏謙入讀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也是被這所名校的深厚底蘊和未來廣闊的前景所吸引。從小就對中國曆史文化感興趣的他,連微信頭像都是一幅書法作品。大學期間,他還打算修讀中文系雙學位,努力提高中文水平。

對從小在香港長大的他們來說,來內地讀書是非常新奇的體驗。陳柏謙說,剛到北大時有些方面不太習慣,例如衛生間不設馬桶、食物口味太重等,但他很快都克服了這些微不足道的障礙。

“我的普通話不太好,但這無礙我和室友們的相處。”他說,同學們都非常善良、大方,彼此生活方式不同卻能融洽相處,“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

“我對這裏特別有歸屬感。”湯東憲說,與他同屋的同學一個是短跑冠軍,一個是男高音,能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他倍感自豪。“我覺得自己也要更努力,才不會落後。”

19歲的李芯怡也表示,北大的同學非常熱情、包容。“我習慣早起,有時會影響舍友,但她們從未抱怨。”她說,大家一起上課、吃飯、聽講座,成為很好的朋友。對於以前從來沒有過寄宿生活的李芯怡來說,“這都是難得的體驗”。

她說,自己選擇來內地讀書,父母多少有些不同意見。入讀北大後,她將所見所聞與在香港的父母分享,他們對內地的一些誤解也逐漸消失。“一些香港年輕人沒來過內地,被傳媒的負面報道影響,對內地產生一些誤會。我相信,來過內地之後,經過實地切身體驗,固有的成見就會改變。”

不少香港學生告訴記者,在內地生活一段時間後,發現某些方面內地比香港還要先進。“我現在出門都不帶現金,到哪都用手機支付,這比在香港方便多了。還有北大校園的自助式自行車,也是既智能,又方便。”李芯怡說。

在上課方面,北大濃厚的學習氛圍多多少少給香港學生增添了一些壓力。陳柏謙說,很多同學都自發備課、勤抄筆記,這也促使他更努力去學習。湯東憲也表示,北大的學生都很優秀,又非常努力,自己要加把勁才行。

除了課堂生活,湯東憲對北大豐富的課外活動也非常享受。入學不足一月,他就作為工作人員參加了在北大舉行的2016年全球社會化媒體與公益峰會以及燕京學堂2016年開學典禮。“我覺得很充實也很開心。同學們都很喜歡我,我也能夠完全融入他們。各地來的同學們時不時會一起聚餐,擼串喝點小酒。”

對於未來,港生們都滿懷憧憬。李芯怡說,在北大,學習是頭等大事,但認識更多朋友也很重要,拓展人脈、放寬眼界,對未來發展很有幫助。陳柏謙說,入學不足一月,他已感受到北大的學術氛圍,認識了眾多的學生社團,期望將來能在北大學到更多、經曆更多、參與更多。

“國家未來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在北大充實自己,肯定能得到更多機會。”湯東憲說,“我期望在最好的地方遇到最好的事。”

根據新華社、中新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