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香港 >

老齡化與養老困住香港

更新時間:2016-06-13 09:37來源:網絡作者:@tubie777人氣:91420

老齡化與養老困住香港

香港人口步入老化,已是不可忽視的現實。港人年齡中位數已達44,比起一些年輕人較多的國家,例如年齡中位數只有27的印度,甚至是34的新加坡,港人已微顯老態。記得曾有份報章在新聞標題上用上“五旬老翁”的字眼,可能再過十年左右,半數以上的港人都會在50歲以上,都可稱老翁或老婦了。

人口老化是一個很現代的問題,在古代或在落後的地區,人沒有這麼長的壽命,不會受到人口老化困擾。但醫學不斷進步,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狄頓(Angus Deaton)曾估算過,今天在發達地區出生的女嬰有超過一半機會活過100歲。一個全職工作的人,一生工作年數大約42年,但因有些人基本上不工作,就算我們假設勞動參與率高達八成,平均而言,一個人一生工作只有33年左右。工作33年,卻活到近百歲,若不早作儲蓄養老,社會如何能夠承受?要求政府負責也解決不了問題,它與個人一樣,都要問錢從何而來,納稅人太少,退休人太多,政府也無能為力。

港人壽命長生育率低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介於45-64歲的人士由2001年的22.0%上升至2014年的31.8%,男女比例則進一步失衡,由1981年的1.087比1逐年下降至2014年的0.858比1。

報告指出,造成男女比失衡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量內地女性持單程證來港,二是大量輸入外籍女性家庭傭工。香港女嫁內地男的人數呈上升趨勢,但仍相對較少,2014年錄9685宗。而香港男娶內地女的數字從1986年的1.57萬上升到2006年的2.81萬,之後持續回落,下降到2014年的1.86萬。

“晚婚”現象也趨於明顯,且男性更甚於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在2001年至2014年十多年間從30.2歲升至31.2歲,女性則從27.5歲升至29.1歲。相對的,女性首次生育時間從1981年開始穩步上升,從2001年的29.4歲升至2014年的31.3歲。與固有概念不同的是,香港“剩男”比“剩女”更多,在15歲以上人口中,從未結婚男性占33.5%,女性則為29.1%。

統計顯示,隨著醫療服務的不斷改進和對健康的日益關注,香港市民預期壽命普遍延長,香港男性更是以81.2歲成為全球最長壽榜首位,而女性平均壽命則為86.6歲。而長壽也反映了香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另外,香港出生嬰兒的數目由2012年的91558人下降至62305人,統計處解釋這是由於停收“雙非”孕婦在港產子所致。 

老齡化與養老困住香港

香港的人口老化及退休問題,其實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港人壽命很長,就算醫療科技與服務以後都毫無進步(這假設當然不正確),男的平均可活到82,女的87,而且長者中的長者比例越來越高。但長壽不是壞事,我們絕不可通過減壽去解決人口老化問題。社會最多能做到的,只是推延退休年齡,但這也常會遇到不少阻力。

第二部分是生育率奇低,一個女人一生人平均只生育1至2個小孩,更有甚者,是選擇完全不生子女的人越來越多。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所推導,40至44歲的婦女中,有39.3%沒有子女。有些人認為政府可推出政策獎勵生育,但這是效果微小、無補於事的。我過去曾在這方面做過研究,發現港人不生育或少生育的主因有二:一是樓價太貴,二是教育費高昂(包括學費、補習費、課外活動開支等等)。若問政府補貼多少才肯多生一個小孩,回應多是數以百萬計,政府根本遠遠沒有這個財力。國外的不少同類經驗也只是說明,補貼或其他的幫助往往只能把生育的時間稍為提早而已。就算某些政策有效,生育率得以提高,但這個過程必極為緩慢,從1.2的總和生育率升至2左右(其實我不相信可以做得到),沒有二、三十年以上,不大可能發生,而且要這些新生代擴散到不同年齡群,尚需再多幾十年的時間。能夠納稅的年齡群,人數頂多是緩慢增長。

納稅人少“隨收隨支”不可行

第三部分是香港政府目前雖然財儲豐厚,但年前特區政府的“長遠財政計畫工作小組”所作的研究報告早已顯示,若政府不收緊開支,到了2042年,最壞的情況是政府不但儲備早已用盡,而且會欠下近10萬億元的巨債。原因正是人口的急劇老化會推高醫療、福利等開支,而“工作小組”在推演政府開支時,並無包括所謂“全民退保”在內。

社會中一直有人認為香港應建立一種有濃厚隨收隨支色彩的“全民退保”制度,我則素來認為在人口結構呈倒轉金字塔的香港,即老人多,年輕納稅人少,涉及跨代財富轉移的隨收隨支制不可行。在理念上為“全民退保”辯護的理據中,最強有力的是認為這是一種長壽保險,有了它,老人可放心用錢,不用因不知可再活多少年而節衣縮食。但保險的功能只是用以減低不確定因素帶來的財務風險,現在香港要面對的人口老化問題,不確定因素並不是這麼重要,困難是大家都預期壽命大幅上升,此點並無多大的不確定。既然壽命這麼長,節衣縮食會把資源留到更老時才使用,是十分理性的行為,若把“全民退保”看成為長壽保險,則保費會高至政府承擔不了,因太多人都太長命,而納稅人太少也。

若論推算上的專業,“全民退保”的支持者中,則以去年11月提出所謂“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的撰寫人最為突出。

老齡化與養老困住香港

“學者方案”並無可持續性

他們假設了一個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實質工資從2016至2064年都是零增長,商業利潤也是零增長,政府則先要把1000億注入一個基金中,然後強制僱員以後把本應存入他們強積金的等於工資5%的供款以抽稅的形式抽走,也注到“養老金”中。此外,商界(利潤大於千萬的公司)也要繳交等於其利潤1.9%的額外稅款,同樣是用在“養老金”中。而“養老金”的最大財政來源,則是建議政府取消長者綜援及生果金,將省回的錢也注入“養老金”中。有了這些財政來源,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每月可領取3400元(已扣掉通脹),到了2064年,都是同一金額。

根據“學者方案”的推算,此計畫到了2064年,尚會有1600多億的期末結餘,所以他們認為此計畫具備可持續性。

在納稅人越來越少,退休人則越來越多的大環境下,“全民退保”的財政困局會這麼容易解決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的計算雖無大錯,但所定假設卻很有問題,稍為修正,方案不但不會有期末結餘,還會欠下巨債!方案並不真正可行。方案的假設有兩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它假設了政府將來可省回很多本來要用在長者綜援及生果金的錢,並將其注入“養老金”中,這個數額比“長遠財政計畫工作小組”兩年前所作較合理的假設大得多,而政府其實不但沒有為這筆錢作任何額外預算,而且為了削減未來因人口老化而會出現的財赤,還要想盡辦法削減開支。我只修訂了這個假設,改為沿用“工作小組”原來的假設,“學者方案”的其他假設維持不變,經過精算後,可得出在2064年期末結餘是負3348億元,在2029年開始出現入不敷支,2051年結餘開始變為負數,方案並沒有可持續性。這是文末附表中“情景一”的結果。

入息審查方案較為可行

第二個問題,是實質工資數十年都不變,利潤亦不變,即經濟完全停頓。這是可能性極低的虛擬假設。在“情景二”中,我假設工資每年上升2%,利潤每年也上升2%,派發給長者的福利,每年每人也有2%的實質增長,即推行“養老金”後,政府可省回更多的長者福利。不過,工資上升後,福利亦要每年2%上升,以維持所謂的“替代率”的不變。“情景二”的結果顯示,2064年的期末結餘會擴至負10663億元,方案更無可持續性。

老齡化與養老困住香港

在“情景二”中,我們假設了長者福利轉移也每年有2%的實質增長,但正如前文所述,政府根本沒有預算要用這麼多錢,而且我們亦無充分理據認為長者綜援與生果金每年都可隨實質工資而上升。在“情景二”中刪除了這個條件,改為假設每名領取長者福利的人所得實質金額不變,那麼期末結餘更成為負29267億元,這是表中的“情景三”。倘若向商界額外徵收的利潤稅沒有每年2%的增長,“情景三”便變為“情景四”,2064年的期末結餘是負34305億元。

我認為較可能的結果是在“情景二”與“情景三”之間,但這已是數以萬億計的期末負結餘了。在支持“不論貧富”的“全民退保”各方案中,運算做得最專業的“學者方案”,也是完全不具備可持續性,遑論其他。扶貧委員會所提出的有資產入息審查的退保方案更為可行。

在預測香港的人口增長趨勢時,出生率沒有發揮出應有的重要作用。根據官方的統計資料,香港的出生率不僅低於維持現狀所需的更替水準,去年甚至從2011年的每1000人出生13.5人下降到8.6人。所以,為了保證人口的增長,根據單程通行證配額計畫到香港定居的內地人的人數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近年來,領取單程證的人數有了顯著的下滑,這在最近的人口預測中得到了體現。促使政府統計處警告說,人口年增幅預期將從2011年的0.6%降至0.2%。單程證計畫的目的是為了家庭團聚,如內地母親與香港的丈夫和孩子團聚。統計處的官員對立法會議員們說,他們預計中長期來看,領取通行證的人數將降至100(每日最大數額為150)。

文章稱,對濫用該計畫的打擊可能有一定的影響。但考慮到移民對香港老齡化人口的重要性,這一趨勢值得決策者們重視。該計畫對於家庭團聚來說仍然重要,因為跨境婚姻已經占到本地註冊婚姻數量的近40%,但是毫無疑問,內地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就業和商業機會的增加降低了香港的吸引力。此外,很多人都不願意為了換取單程證而放棄自己的內地身份證以及內地身份連帶的教育、保健和財產方面的權利,許多人可能更願意要一本外國護照。內地當局可能並沒有計畫修訂現有的配額,但如果照此趨勢下去,香港或許應與中央政府就如何更好地運用該計畫進行談判:例如,由此帶來的急需人才、組建新的家庭和延緩人口老齡化。內地和香港必須更加靈活。

根據參考消息、中新網、大公網等綜合採編

【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圖說新聞

更多>>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何為證據?揭露香港亂像的幕後黑手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