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文史博览 >

三朝歷史開啟民族復興

更新時間:2019-12-09 10:44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5800

三朝歷史開啟民族復興

圖:明清大內正衙太和殿

欽差大臣 開印正陽

《林則徐日記》,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至十八日,連續八天在乾清宮召見,謀劃粵海禁煙方略。君臣促膝長談,皇上殷殷重託,臣子垂淚應承。(「當造膝時,訓誨之切,委任之重,皆臣下所垂泣而承者」)十五日,道光帝降旨:「頒給(林則徐)欽差大臣關防(印信),馳驛(由國家驛站)前往廣東,查辦海口(粵海關)事件(英國人販賣鴉片毒品事件),所有該省水師兼歸節制。欽此。」這枚關防由軍機處領出,乃乾隆十六年五月所鑄,編乾字六千六百十一號。二十三日正午,在國門「大清門」前「天街」上,舉行欽差大臣關防開用儀式:「午刻,開用『欽差大臣關防』。焚香九拜,發『傳牌』(通令),遂起程,由正陽門,出彰儀門(即廣安門)。」民族英雄林則徐,奉道光帝特命持節南下,辦理軍國大事,正午當陽,由京城正門正陽門命駕出征,經外城西門廣安門,上盧溝橋京廣官道,而不是走近道由宣武門出城。他立誓:為維護國家尊嚴、民族利益,永禁鴉片毒品,縱然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此役乃蹈湯火」,「但期上足以崇國體,下足以懾夷情,使鴉片永不敢來,犬羊永不敢逞,則雖身遭重譴,亦無惜焉。」)中國近代史,以中華民族誓與外敵血戰到底的氣概,以昂首挺立當代世界民族之林的決心,拉開波瀾壯闊的序幕!

「天子守邊」 定鼎北京

故宮太和殿是明清紫禁城、北京城的核心建築,治國理政的「正衙」,它的定點決定着京城中軸線的位置。太和殿初名奉天殿,明永樂十五年(一四一七年)十一月開工興建,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一四二○年十二月八日)竣工。以後四次毀於火災,四次重建。現為清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第四次重建。

永樂初建,是該殿營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奠基工程,創一代典制。但並不是在白紙上起藍圖,而是充分參考甚至照摹了元大內大明殿的設計藍圖。據《南村輟耕錄》收錄元代工部檔案:大明殿「十一間,東西二百尺,深一百二十尺,高九十尺」,分別合六十二米、三十七點二、二十七點九米;洪武二年《故宮遺錄》記殿下三台高十尺,合三點一米(元一尺合今三十一厘米)。長度、寬度、高度均與現存太和殿相同,但三台高度卻比太和殿三台低得多,後者約八米。永樂所建奉天殿比大明殿放大二分之一,史料記載「廣三十丈,深十五丈」,分別合九十五點一米和四十七點五五米(明一尺合今三十一點七厘米);推測不計三台,殿高在四十米上下。其東西兩面簷頭的雨水,可以泄到三台最上面一層東西兩側欄杆之外,像現存太廟大殿和十三陵長陵棱恩殿的情形。

奉天殿的第一次營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北京地區在遼、金是北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元朝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京為首都,但北方蒙古高原元朝餘部時常攻擊北方,北京成為前線。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力排眾議,決定興建北京宮殿,遷都北京,實行先秦就推崇的「天子守邊」。在位期間以北京為根據地,先後五次御駕親征漠北,追剿蒙元殘部。晚明大臣張鼐稱:「夫京師,天下之根本也。天子守邊,勢如建瓴,舉足重輕,遂關廟社。」清乾嘉學者秦篤輝《經學質疑錄》:「君誠守於邊,則一國之人心繫於此,一國之甲兵、財賦聚於此。」康熙時魏禧稱天子守邊,以攻為守:「成祖三犁虜庭,可謂武矣;建都北平,天子守邊,可謂壯矣!」(晚清文廷式《純常子枝語》卷三十三)明中後期蒙古軍隊四次圍困北京,舉國上下全民動員保衛京師,進而有效地抵制了分離趨勢。可見若永樂帝不遷都北京,明朝後來就會像宋金時代一樣,出現南北分裂狀態。

作為三百年後同行,清乾隆帝稱讚永樂遷都高瞻遠矚:「成祖就封北平,屢經出塞,天險地利,籌之已熟。故即位後,決計遷都,卓識獨斷,誠非近慮者所可反(非深謀遠慮者可以想像)。」(《(光緒)昌平州志.皇德記第一》)從這個意義上講,奉天殿的營造不僅僅是一座宮殿土木工程,而是營造多民族統一國家偉大歷史工程。

「御駕親征」 重建太和

奉天殿於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年)第二次火災;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年)重建,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年)完工,更名皇極殿,原有三台不動,大殿間數不減,但尺寸縮減,形成現狀:十一間的面闊,東西長六十二米;五間進深,南北寬三十四米;殿高相應降低為二十七點三七米。細察可見,太和殿高大的三台,與大殿的比例有些不協調,即台大屋小。

清代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太和殿火災前後,全國正處於戰爭狀態。西南,平定三藩;東南,收復台灣;東北,抗擊沙俄入侵;西北,平定準噶爾蒙古。火災後康熙帝對大臣們說:「但求海宇清晏,不使老百姓流離失所,朕就知足了!」十九年十一月,批示工科建言重修大殿報告,暫緩:「各路大兵現在進剿,軍需浩繁。這所奏應修殿工,着候旨,行該部知道。」但作為中央政府,一座大朝正衙確是必需的,因此復建工作隨着戰爭形勢變化緩慢進行。災後第二年,山東臨清開始燒磚。文人袁啟旭詩詠燒磚情形:「劫灰盡處林泉空,官窰萬垛青煙嫋。」製磚精工:「朱花鈐印體制精,陶模範埴觚棱好。」成磚由運河北上:「玉河秋水流涓涓,舳臚運轉如絲連。」

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三藩平定,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台灣收復。康熙帝在二十一年九月指示:「命刑部郎中洪尼喀往江南、江西,吏部郎中昆篤倫往浙江、福建,工部郎中龔愛往廣東、廣西,工部郎中圖鼎往湖廣,戶部郎中齊穡往四川,採辦楠木。」由於明朝連年大量開採,各地楠木材源已近枯竭,結果是不論已經伐倒或生長山中的材木,不分長短巨細,甚至官署拆卸的舊楠木樑棟,盡行登冊具報,還責成南方土司和民間捐獻。如此,用了六年時間即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各省運到京城的楠木才基本攢足,還是「割剁兼用,約估以足建造太和殿之用」。有鑒於此,康照帝決定以後再建宮殿改用東北松木。

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清朝取得雅克薩戰役勝利,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二十九年(一六九○年)八月,烏蘭布通之役告捷,平定西北蒙古準格爾部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海宇初平、天下恢復一統,大殿再建,適逢其會。於是三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二十五日大工開始。在工程進行中,三十五年(一六九六年)二月至六月、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二月至五月,康熙帝兩次御駕親征塞北,直將剩勇追窮寇,準部叛亂分裂分子噶爾丹,在窮途末路逃亡途中困病而亡,清軍大獲全勝,凱旋歸來。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七月十八日,太和殿大功告成,十九日,康熙帝登上太和殿寶座,慶祝勝利。

太和殿的重建過程,是康熙時期祖國統一進程的體現;重建的太和殿,是清大一統中央王朝的象徵。從這個意義上講,奉天殿永樂初建、這一次復建,具有特殊深遠的歷史意義。復建後更名「太和殿」,追求社會和諧。清朝統治者實現了與蒙古各部落和睦相處。康熙帝說,漠北蒙古族兄弟,就是北方活的長城:「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完固矣。」(《清文獻通考.王禮考》)

軒轅寶鏡 三代鼎彝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殿內「金鑾寶座」坐落在須彌座式金漆平台上,京城中軸線由座下通過,座後為金漆屏風。寶座有一個圈椅式椅背,四根圓柱上承四條長龍,圍成弧形,正面高,兩頭扶手漸低;正面兩立柱各盤一龍;座面與底座相連。底座是一個寬約五營造尺(清一營造尺合三十二厘米)、深二尺餘的須彌座,而不是通常座椅的四條腿形式,從底部到靠背頂部通高四尺多。它寬度大於高度的特殊比例,造成視覺上穩定、沉雄之感。與西式大椅後背奇高,令坐者無法昂首挺胸不同,寶座的高大不靠拔高椅背,而是依靠座後屏風烘托。安放在高大平台上的寶座,襯以高大的屏風,表現了政權鞏固、江山底定的主題。

寶座兩側,是六根「江山萬代升轉雲龍」瀝粉貼金金柱。寶座前的天花中央,是大型盤龍藻井。藻,即水藻等水中植物,代表水;井,即天文上所稱「東井」,為貯水之所。藻井最初意在克火,與殿脊鴟尾、龍吻一樣。這口藻井上圓下方,分上、中、下三層,以斗拱承托,層層遞收。最下層方井,井口直徑約六米;中層八角井,滿布雲龍雕飾;上部圓井,中央頂部為圓形蓋板。三層通高一點八米。穹隆圓頂內,盤卧巨龍,口銜寶珠,俯視全殿,稱為「軒轅鏡」。它是用玻璃製成的圓球,內塗水銀,其原理與玻璃鏡相同。  

筆者考證,軒轅鏡出自「軒轅星」。《晉書.天文志》:軒轅十七星,在北斗七星之北,為軒轅黃帝之神,係黃龍之體。《春秋合誠圖》說,軒轅星是主雷雨之神。綜合這兩處記載,軒轅星高懸寶座上空,一方面表示繼承了中華始祖黃帝以來法統;一方面表示雷雨之神坐鎮此處,保護大殿免受火災威脅。  

大殿東西兩壁陳列着兩件紫檀木大龍櫃,內貯夏商周三代鼎彝。元代大明殿舉行朝會時,寶座後陳列商代傳世玉斧,謂之「劈正斧」,取古天子負「斧扆」(畫有斧的屏風)之意。明代該殿內列大龍櫥八件,裏面放滿了三代鼎彝。這些寶物來自北宋宣和殿舊藏,金、元、明、清遞傳,象徵中華民族一脈相傳的文化傳統和炎黃以來的帝系法統。

(作者為中國歷史文化學者、北京市檔案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2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對於祖籍東北的我而言,日本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一團麻。生於斯長於斯的瀋陽,正是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地,亦即日本侵華戰爭的肇始地。彼時,日本軍國主義蓄意製造事端,炸毀柳條湖一段南滿鐵路路軌,嫁禍中國軍隊,藉此炮轟北大營,次日侵佔瀋陽。及後,在不到[詳細]

  • 3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毛澤東寫了本書,蔣介石看後渾身發抖,下令高級將領,人手一冊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寇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猖狂的攻打城市,掠奪土地。而國民黨軍隊在軍事上嚴重失利,喪失失地,節節敗退。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相繼失陷後,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傳出了“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抵抗必亡”“再戰必亡”“亡國論”等悲觀[詳細]

  • 4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張居正跟高拱打架,勝者葬送了一個國家

    四百九十三年前的5月24日,湖北江陵縣張文明家的長子呱呱墜地,起名張白圭。此時千里之外的河南新鄭,12歲的高拱正在發奮苦讀,準備未來的一連串考試。而萬里之外的歐洲,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的首次環球航行,剛剛結束三年。[詳細]

  • 5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古代看起來體面, 實則窩囊的職業: 為皇帝當替死鬼, 給公主當玩物

    在中國古代的小說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模式,就是一位貧寒的讀書人,在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後,成功考取功名,高中狀元,然後得到了皇家的賞識,一舉成為駙馬,從此躋身皇室之中,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仕途順風順水。[詳細]

  • 6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成吉思汗為什麽一生沒有叛將?原因其實很簡單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他戎馬一生,帶領蒙古鐵騎政府了半個亞洲,而且還達到歐洲的多瑙河,為建立大元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很多開創者不同,成吉思汗不管實在成功還是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將領投降,也沒有一個將領叛亂。[詳細]

  • 7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岡村寧次結局:晚年淒涼,至親紛紛先逝孤獨終老

    岡村寧次共2個孩子,長子岡村忠正,次子岡村武正,兩個兒子都先他死去,所以他的晚年很淒涼。 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發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 [詳細]

  • 8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抗美援朝一戰,林彪獻計給毛主席,毛主席說了十個字,擲地有聲!

    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與韓國之間的民族內戰,後美國、中國等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10月,在朝鮮戰爭爆發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的全面攻勢下,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是跑來中國尋求幫助。[詳細]

  • 9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唐朝詩人的讀書生活:喜歡在山林或寺廟中讀書

    在唐代,學子們入仕以前,一般都過著艱苦的讀書生活。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觀念在唐代是很正統的。當時的書生都是自幼拜師求學[詳細]

  • 10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毛澤東為何重林彪輕劉伯承?四野殲滅百萬蔣軍

    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為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為現代“孫武”、“軍神”。白崇喜也稱他是“共軍第壹號悍將”,但毛澤東卻對他別有看法,為何?其實,如果熟知黨史軍史的話,就不難[詳細]

  • 11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送的挽聯上寫了哪16個字?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病逝於台北陽明山官邸,時年88歲。四天後,一位老人前來吊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輕地撫摸著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他就是同楊虎城將軍一起[詳細]

  • 12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毛人鳳為何娶靠“色相”來工作的女諜為妻?

    毛人鳳娶的女間諜是戴笠送給他的,而且是戴笠的玩物,看來分析毛人鳳就必須要先談戴笠了。[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中國情厚 日遺孤難忘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