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健 康 >

中醫藥“走出去”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標准建設

更新時間:2018-04-09 10:08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829966

中醫藥“走出去”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標准建設

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城市,人們不免承受來自各方的精神壓力,甚至威脅到身體健康。為了紓解壓力、重獲健康,一些人向傳統醫學尋找良方。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城市化逐步發展的巴勒斯坦地區。

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烏薩馬·哈比巴拉醫生把在中國的所學所感,介紹給巴勒斯坦人,並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歡迎。

哈比巴拉早在2003年就與中國結緣,當時的他還是一名學習中文的留學生。到中國不久,哈比巴拉便被神奇的中醫所吸引,一心拜師學藝。憑借刻苦與毅力,哈比巴拉完成了北京中醫藥大學4年的本科學業,臨床實習兩年多後回到家鄉。

哈比巴拉坦言,在戰亂與貧困交織的環境下,巴勒斯坦人的精神壓力相比其他地區更加明顯,加之傳統的巴勒斯坦社會並不十分重視體育鍛煉,導致當地人健康狀況不斷下降,很多人長期受高血壓等慢性病困擾。

中醫對慢性病的療效日益被巴勒斯坦人所熟知。哈比巴拉說,中醫與阿拉伯傳統醫學有著異曲同工的療效。與西醫相比,阿拉伯傳統醫學更加注重調節人體全身機能,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帶來的弊端,而且副作用極小。

幾年前,哈比巴拉回到巴勒斯坦,在拉姆安拉和東耶路撒冷兩家中醫診所內工作。據他介紹,前來應診的以肩頸病、腰椎病患者居多,而治療這些疾病也最能體現出中醫的與眾不同。

“拔火罐是中醫中的一種常見療法。醫生將火罐置於患者的患處,通過皮膚的顏色便能判斷出血液循環以及全身‘氣’的流通情況,血液的顏色也能告訴我們有關肌肉的健康狀況。”哈比巴拉說,許多患者在拔一次火罐之後,就能感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一種中醫常見的診療方式是針灸,主要針對局部疼痛,有助於調整機體平衡。哈比巴拉說,針灸也可用來預防疾病,甚至減肥,一些巴勒斯坦人已經漸漸了解這種神奇的療法。

40歲的蘇海爾·蘇卜希是一名巴勒斯坦職業女性,常年受肩頸病困擾。她每天上下班開車很長時間,病情嚴重時不得不請假在家休養。在嘗試了多種治療方式後,蘇卜希選擇了中醫。

如今,蘇卜希是哈比巴拉診所的常客,每周至少一次前來接受拔火罐、針灸或是推拿治療。她說,嘗試中醫已有兩個月,自己的肩頸病有了明顯好轉。

哈比巴拉已經不滿足於在私人診所內打工。他最大的夢想是在巴勒斯坦建一所中國中心,裡面不僅設有中醫診所,還可以介紹中國養生、中國茶藝、中國武術,甚至中國哲學。他說,自己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影響,希望能把中國文化的精髓與阿拉伯文化相結合,介紹給巴勒斯坦人。

“教授,我剛剛和朋友散步回來,我腳底的疼痛已經完全消失,走得比他們都快,朋友都說我徹底換了一雙腳。”印度尼西亞33歲的爪哇女工斯卡烏蒂日前發來的信息,讓雅加達“中國北京醫療中心”的中醫師嚴興華欣慰地笑了起來。

由於職業原因,斯卡烏蒂長時間站立和行走,再加上經常穿不合適的鞋子,使得腳部軟骨磨損、肌肉出現萎縮。腳部的疼痛讓體形略胖的斯卡烏蒂無法正常行走,每天都要依賴止痛藥。數年來,斯卡烏蒂“藥不離身”,甚至睡前都要服用止痛藥來趕走疼痛的襲擾。

“斯卡烏蒂的這種病在印尼比較常見,治療上我先用針刺和按摩減輕她的痛苦,然後再配以補氣健脾、舒經活絡的中藥,讓她的肌肉和軟骨恢複生長。”對於斯卡烏蒂腳痛病的治療方法,嚴興華娓娓道來。

經過3個星期的治療,斯卡烏蒂的雙腳基本恢複正常,現已重返工作崗位。“中醫的療效太顯著了,不僅挽救了我的工作,而且讓我的生活恢複了正常,感謝‘中國北京醫療中心’和嚴教授,”斯卡烏蒂說。

“中國北京醫療中心”位於雅加達鬧市區的一個商場內,由嚴興華和印尼陸軍衛生基金會於2005年合作開辦,也是印尼為數不多的由中國人開辦的中醫診所之一。診所面積不大,潔白的佈簾將50平方米的房間分隔成治療區、藥劑區和辦公區。進入診所,一陣陣中草藥的味道撲面而來。

除了各種疼痛症,“中國北京醫療中心”還可以輔助治療骨折、關節脫位、中風等病症。靠著病人之間口口相傳,這個診室早已遠近聞名,每天前來求醫的患者不斷。

“最早開診所的時候我認為,可能只為華僑華人和在印尼中國人進行針灸,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印尼本地人也很歡迎中藥和中醫療法,甚至還吸引了時任印尼財政部長英卓華前來治療,”嚴興華告訴新華社記者。

58歲的印尼華人馮偉光從200公里外的萬隆專程前來“享受”嚴教授的針灸治療。他說,嚴教授不僅“針到病除”,而且非常耐心,每次治療還會講解中醫的理論和中藥的知識。

嚴興華認為,在海外的中醫診所,不僅要治病救人,還承擔著傳承中醫藥文化的使命。“如果病人有時間,我都會帶他們到我診所旁邊的藥房去看,給他們講解常見中草藥的色、形、味等特征,展示制藥器具,讓患者感受中草藥的神奇和中華醫藥的博大精深。”

嚴興華說,中醫和中藥的療效在印尼早已深入人心,印尼政府重視並支持中醫藥在印尼的發展,允許針灸進入印尼醫療機構,並成為現代醫學的一部分。

雖然印尼在中醫藥發展方面還沒有系統的法律,但是印尼衛生部制定了允許國內外中醫師注冊行醫資格的法規,允許印尼針灸師協會和擁有9個分會的印尼中醫協會參與制定印尼的衛生政策;另外,外國人也可以在印尼開設中醫診所和中藥房。同時,印尼教育和文化部支持成立中醫學校和中草藥研究所,並給予中醫畢業生等同於西醫專業畢業生的地位。

據統計,目前印尼擁有注冊中醫師近2000名,印尼本地中醫師約佔8%,中醫診所漸成規模並遍佈印尼各個大中城市。在印尼市場上有超過800種注冊中成藥,年均中藥銷售額逾千萬美元。

印尼中醫藥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後繼乏人和西醫競爭激烈的現狀,但是嚴興華對於中醫藥在印尼的前景表示樂觀。

嚴興華說,近幾年來,中印尼兩國在人文和醫療衛生領域的密切交流與合作推動更多中藥房和中醫診所在印尼各地落戶,中醫藥在印尼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隨著‘中醫熱’在全球的不斷興起和中醫療效的凸顯,有著深厚印尼民眾基礎的中醫藥在兩國政府和醫師藥師等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醫藥在印尼的發展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嚴興華說。

在澳大利亞悉尼喬治街一處商業寫字樓的一樓,有一間不起眼的門臉。還未進門,一股中草藥香味便撲鼻而來,不用提示就知道這裡是一家中醫診所。記者進門時,屋裡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在候診。老人雖已頭發全白,但精神矍鑠,神採奕奕。

老人的女婿告訴記者,7年前,當時85歲的老太太遠不是現在的樣子。那時候的她極度虛弱,頭暈眼花,完全無法下床。醫院認為她由於年紀太大,器官衰竭,已經沒有什麼辦法,建議家屬送老人到醫院臨終關懷病房,准備一兩周後辦後事。

不甘心的家屬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喬治街的這家中醫診所,期待人們口口相傳醫術高超的方山醫生能扭轉乾坤。在為老太太診脈之後,方醫生讓家屬放心,只要堅持針灸並用藥,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能夠好轉。

情況真如方醫生所言,在接受針灸治療和服用中藥一個月後,老人已經能站起來走路,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的症狀大大緩解。3個月後老太太已恢複到健康老人水平,平時還能步行兩三公里。

此後,老人定期來方醫生處就診。今年,這位92歲的老人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動作逐漸有力。

從醫30多年的方山每周工作6天,從早上9時診所開門,到下午6時關門,除了吃午飯的半小時外,其他時間全都被預約的病人佔滿。他的病人裡不乏達官巨賈、演藝名流,大導演巴茲·魯曼、演員特洛·普來尼特等很多澳大利亞電影界名人都曾是他的病人。

談到中醫在澳大利亞的現狀,方山說,以前中醫一直走不出“唐人街”,難以融入主流醫學體系。2012年,澳大利亞正式將中醫納入本國醫療體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中醫。據統計,澳大利亞70%的人接受過替代醫學治療,而中醫就被歸入替代醫學范疇。

澳大利亞首都地區紅十字會會長、注冊藥劑師黃樹樑說,中醫納入澳大利亞醫療體系,意味著中醫師也像西醫同行一樣,得到專業委員會的認證和注冊。目前全澳有約5000名正規注冊的中醫師。但是,中醫真正進入主流醫療體系,享受與西醫同樣待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了解,目前只有新南威爾士州個別醫院有中醫科,還都僅限於針灸、推拿等所謂“疼痛控制”類治療。

黃樹樑認為,西醫在消除疼痛方面只有止痛藥一法,而中醫的針灸、推拿等正好可以發揮所長。所以,目前中醫發展得最好、接受度最高的療法就是針灸和推拿。他認為,以此為切入點,中醫西醫應拋開門戶之見,互相溝通,互相促進。

作為澳大利亞中醫學會理事會副會長,方山有著更大的目標。他認為中醫的作用不僅限於替代醫學,而是可以治大病、治急病、治重病。要讓主流社會接受這一觀念,需要中醫師以醫術和療效說話。

方山本人出身於廣東潮州的醫武世家,7歲起便隨祖父學習家傳醫術和練習南派功夫,初中時就能背誦《傷寒論》等醫學經典。後來他進入福建中醫學院學習獲得學士學位。上世紀90年代初移民澳大利亞後,考入悉尼大學草藥學系獲得碩士學位,後又回福建的母校攻讀了博士學位。

結合自身經曆,方山認為,一名好的中醫師必須熟悉經典,祖國醫學寶典博大精深,現代人需耐下心來努力挖掘。同時,在西醫已經普及的今天,中醫師必須熟悉西醫理念,能用西醫名詞解釋中醫概念,才能讓病人聽得懂、信得過。比如,那位92歲老太太的病症中醫謂之“虛勞”,而在西醫語境中,就是“器官衰竭、免疫力低下”。

方山認為,中醫也要有開放的心態。他給有些病人開的藥就是把傳統中醫藥方與他在悉尼大學草藥學系學到的歐洲草藥知識相結合而制成。他說,其實有些歐洲草藥的療效很不錯。

目前,中醫治療在澳大利亞還沒有納入國民醫療保險報銷的范疇。方山認為,要發揚中國傳統醫學精髓,讓中醫真正享受與西醫相同待遇,路還很長,需要每一個中醫從業者不懈努力。

在中國大力推進中醫“走出去”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不斷有學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轉而熱愛並加入到中醫隊伍。

美國醫學生物工程學會會士馬劍鵬教授即是其中之一。作為美國貝勒醫學院終身教授,從事生命科學研究與教學的馬劍鵬,10年前在事業巔峰期“出走江湖”4年,

去美國中醫學院學習中醫,現為德州執業中醫師。

在美國,諸多像馬劍鵬這樣的執業中醫師及其開辦的中醫診所,讓中醫像顆蒲公英種子在美國生根發芽,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接受。

是什麼原因促使馬劍鵬教授的事業重心轉軌?

“我本人是做基礎科學研究的,自認為中醫比西醫先進。”這句話出自一位在美30餘載的華人教授口中,聽來新鮮。

“中醫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來醫治,更加系統,西醫還沒有發展至此。”馬劍鵬解釋,近年來,生命科學領域有個新興學科,叫“系統生物學”,也就是現代醫學開始意識到生物體是個系統,不是一堆獨立的零件的簡單組合,而中醫五千年前就知道人體是一個系統了。中醫主張“上醫治未病”,西醫系統生物學在往這個路上走,但距離臨床還較遠。

馬劍鵬介紹,盡管系統生物學還處於萌芽階段,但有一個概念已經形成了,那就是生物系統都有很大的“冗餘度”。冗餘就是多重備份的意思。人體中所有的體系,小到幾個相關聯的基因,大到整個髒器,都有很大的冗餘度。

比如,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曆,你感覺不舒服去看西醫,結果化驗單出來說你一切正常,醫生說你沒事,回家吧。明明身體不適怎麼,怎麼會沒事呢?因為西醫查不出髒腑冗餘度的損傷,等到化驗單上出現症狀時,你的髒器已經把它的全部備份損耗得差不多了,餘生只能維持症狀。

那麼中醫可以嗎?馬劍鵬說,中醫也查不出來。但中醫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可以根據整個體系的運轉和負荷情況做出判斷。在中醫眼裡,你感覺不好,這痛那麻的,是肌體已經在向你發出明確警告,表明你的髒器備份已經在消耗了,你自己也感覺到了。中醫創造的陰陽平衡學說,可以描述你到底有多平衡,或多不平衡,比如你實,是多實,你虛,是多虛等。中醫的這套理論為臨床治療和調理提供了理法依據。而現代醫學沒有這個概念來描寫人的健康程度。所以,在預防疾病上,中醫比西醫有優勢。

馬劍鵬自己就有這方面的經曆。18年前,他從哈佛來到休斯頓後,一段時間裡感覺像行屍走肉,什麼都不想幹。西醫查不出有任何器質性病變,老醫生於是慈祥地對他說,你什麼問題都沒有,放心吧。“中醫氣虛的概念早就有了。與西醫相比,中醫的把人體作為一個整體治療的長處,是包含情志內容。”馬劍鵬說,腫瘤至今發病機理不清楚,但研究發現,所有癌症發病前患者都有一段壓抑心情。中醫的身心一體化思路,對於精神類疾患,小到焦慮、抑鬱,大到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多動症等,防治效果更好。

此外,中醫的特點還包括個性化治療。馬劍鵬在美國中醫學院有位同學叫何巧莎,她十幾歲開始患有慢性蕁麻疹,斷斷續續發病,知道的療法都試過了也不見好,這也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她來美國後學中醫的動因。在中醫學院,同學之間流行相互看病。馬劍鵬針對何巧莎身體沖脈仁脈不固、腎虛的特點,在治療蕁麻疹常規中藥外,又加了幾味補腎的藥。用藥3天後,何巧莎的蕁麻疹退了個幹淨。

這段經曆促使何巧莎與馬劍鵬攜手創辦了潤元堂國醫館,要用自己的實踐講明白中醫藥的故事,讓美國患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讓中醫精華傳播到美國主流社會。

在美國民間,不少美國人認識到西醫的局限性,尋找替代療法。50多歲的黛比受更年期綜合征困擾,晚上總睡不好覺,易醒、出虛汗,看西醫用藥始終不見效,在朋友引薦下來到潤元堂國醫館。何巧莎醫師為她做了40分鍾的針灸治療並輔以知柏地黃丸中藥。當晚,黛比虛潮熱的症狀得到緩解,睡了一個酣覺,自此成為該診所的常客。

事實上,自尼克松訪華引發美國針灸熱以來,許多美國人都因為體驗了中醫的療效開始相信中醫。美國國家針灸和東方醫學資格認證委員會的一項全國性調查表明,美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接受過針灸治療,其中,超過20%的人除了針灸之外,還同時使用了中藥等方法。患有骨骼、肌肉、神經系統疾病,是病人到針灸、中醫診所求診的主要原因。

約翰今年52歲,是位負責移民事物的律師。因長年患糖尿病,出現腎衰、心衰和糖尿病足症狀。他的小腿和腳水腫、潰瘍了1年多,傷口無法愈合,腳變黑失去知覺,早上起來用力踢牆才能感到腳的存在。西醫用消炎藥、外敷藥膏都無法解決,接下來只能截肢。約翰來到潤元堂試試運氣,兩周內接受了四次針灸治療和中藥粉內服,發生神經病變的腿腳漸漸恢複知覺,頑固的皮膚潰爛很快收口。

馬劍鵬說,中醫認為疾病發生的原因就是對應的髒腑或經絡的氣血不通,只要把髒腑和經絡的氣血疏通,就能基本達到治療目的,針灸的作用就是疏通經絡和調和氣血。

“二型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發病率高。”何巧莎介紹,美國糖尿病人在成年人中佔比10%,其特點是“胖”,美國4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超重,德州尤甚。對於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肥胖和過度的精神壓力,針灸減重也有顯著療效。

“美國大胃口的患者減肥去醫院結紮大面積的胃,其實用針灸即可。”精研中醫典籍的何巧莎醫師對針灸減肥、美容深有研究和實踐,“腹部脂肪堆積如遊泳圈,皮下血管血流不好是一個因素,脾虛沒有足夠能量排除脂肪。針灸調理使脾的功能改善了,排泄廢物能力增強,吃多一點也會感覺飽腹,肥胖慢慢就減下來了。”

眼下,西醫推薦病人進行針灸、中醫治療的情況越來越多。“我接待的病人就有很多是西醫推薦來的,其中不乏一些資深的醫生願意這樣做。” 何巧莎說。

如今,針灸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103個世界衛生組織會員國的認可和使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以針灸為代表的中醫藥。

而在國內,對中醫的質疑之聲仍此起彼伏。原因何在?“因為許多中醫治不好病,真正優秀的中醫師太少。”馬劍鵬經常遇到來美國看中醫的患者,說是在中國看不好,其實是沒找對醫生。

在美國,中醫從醫者需要獲得一個獨立的中醫師執照方可執業。美國的中醫大學教育是培養美國中醫、針灸師的主要途徑。一般中醫學院的學制為4年,4年中要修完二三千個學時的理論課程,包括中醫和現代醫學,並完成500—800個學時的臨床實踐。

目前,美國50 個州、 1 個特區(華盛頓特區)中,已有 29 個州 、1

個特區允許針灸師獨立開業,持有中醫師執照者約達1.6萬人。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由政府撥款研究針灸止痛等中醫替代醫學。美國人替代醫療的花費一年約340億美金,多數美國保險公司也已接受中醫醫療給付。

“相比西醫,中醫更像是提供一種好的生活方式。”何巧莎說,現代社會節奏快、高壓大,越來越多的疾病並非來自感染、外傷,而是來源於生活方式,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都是“生活方式病”。中醫“治未病”的理念,不僅避免亞健康邁向疾病,也護佑心靈的寧靜。

陽光灑落在優雅清靜的潤元堂國醫館,斑駁出一種久遠的幽深。休斯頓猶太裔律師吉姆·萊文,工作壓力大,時常感覺頸部酸痛、腹脹。他每周來這裡接受針灸治療,紮上針後,總會沉沉地睡上一覺,拔針時,頓感渾身輕松、滿血複活。吉姆·萊文很感激中醫對他的幫助,拍了段視頻放到該診所網站上一直播放。

為全球健康提供“中國處方”,中醫是中華文化最好的載體之一,也是提高中國軟實力的一個抓手。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一個中醫診所,生命科學專家馬劍鵬教授及其團隊正進行著一個實驗探索。實驗的目的不是研制一種新的藥物,而是發掘傳統中醫藥的潛力,結合現代醫學的最新技術,尋找腫瘤治療等醫學科研上的新突破。

“國禮”針灸銅人刷屏、“拔罐印”風靡里約奧運會、青蒿素挽救全球數百萬人生命……隨著《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印發、中醫藥法實施,傳統中醫藥的“國際范兒”越來越足。但近年來中醫藥產業在發展的同時仍面臨“成長的煩惱”,代表委員就中醫藥如何加速“走出去”展開熱議。

中醫藥“走出去”離不開科技創新和標准建設。中國藥科大學天然藥物活性組分與藥效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萍委員建議,建立符合中醫藥特色的質量標准體系,制定中藥國際標准,助力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為中藥安全、有效、質量可控保駕護航。

李萍認為,加強中藥基礎研究應成為中醫藥“走出去”的工作重點之一,用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解碼傳統中藥的科學內涵,如藥效物質等,為國際社會認識、應用中醫藥提供科學依據。

山東步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超代表指出,應制定與國際接軌的中藥質量標准體系,創新驅動應逐漸成為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他認為,打造以中藥臨床價值、科研價值、市場價值、文化價值為核心的中藥“大品種”“大產業”中藥材產業發展新格局,才能促進中藥材產業全面提質增效。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了17個海外中醫藥中心,中醫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物美價廉療效好的醫療產品和服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藥企對醫療市場的壟斷。但與此同時,中醫藥“走出去”也存在產業鏈多、投資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的實際困難。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於文明委員指出,完全要求中醫藥機構自籌資金,以市場化模式去探索和運作尚不現實,而財政部支持設立的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只能用於中方執行單位內部能力提升,不能用於支持中醫藥“走出去”。於文明建議,政府設立中醫藥“一帶一路”專項基金,引導長期資本、社會資本參與,保障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可持續發展。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等採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讓卵巢保持年輕的秘訣讓卵巢保持年輕的秘訣

    卵巢是女人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關係到女人的生育能力,要是喪失卵巢功能的話,會導致不孕不育。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大家的容貌,導致其出現各種皺紋。想要保持生育能力,想要保持青春狀態的話,就必須要好好地保養卵[詳細]

  • 2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廉價的易得物,燒開的自來水、十塊一大桶的純淨水、礦泉水都能讓我們輕而易舉地補充水分。 但同時,市場上經常會出現一批“高端水”,動輒十多塊甚至幾十塊,很多是以喝了會讓人身體更健康為賣點,比如賣得火熱富氧水和富氫水[詳細]

  • 3夏秋交替,當心“他們”來煩妳夏秋交替,當心“他們”來煩妳

    輕輕的,流火之夏將走了輕輕的,清爽之秋要來了夏秋交替之際晝夜溫差較大抵抗力弱的人群可要當心某些疾病“侵襲”呦▼常見病之一:腸胃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敗,是細菌性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詳細]

  • 4每天甩手5分鐘,強身健體又輕松!每天甩手5分鐘,強身健體又輕松!

    中醫認為,在氣血快速流通的作用下,壹些壞死細胞、體內垃圾就會被排出人體。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甩手時可使全身肌肉松馳,擴張胸肺,增強血液循環,血液就會加速順暢流通全身,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多好處。 [詳細]

  • 5雞湯、燕窩不「補營養」!這 10 種東西,別再吃錯了雞湯、燕窩不「補營養」!這 10 種東西,別再吃錯了

    「多喝點湯,補身體!」 「把骨頭嗦(suō)乾淨,補鈣!」 「快趁熱把雞湯喝了,有營養!」 ……這幾句話是不是特別熟悉? 雞湯、燕窩、土雞蛋、骨頭湯……這些東西都是長輩們嘴裏最有營養的食物。[詳細]

  • 6再增4宗登革熱 全曾遊獅山公園再增4宗登革熱 全曾遊獅山公園

    香港爆發登革熱危機。政府昨日開始封閉獅子山公園,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同日公佈,本港再新增4宗本地登革熱個案,4宗個案的病人均曾於獅子山公園工作或曾在該處散步。今年累積的本地個案爆升至15宗,中心呼籲市民時刻注意環境衛生,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並[詳細]

  • 7骨頭湯並不補鈣的話,哪些食物真的補鈣?骨頭湯並不補鈣的話,哪些食物真的補鈣?

    生活中常常見到老人們說,多喝點骨頭湯,補鈣,其實並非如此。 [詳細]

  • 8缺鈣、傷腎、致癌!這種做菜習慣,65%的中國人每日上演缺鈣、傷腎、致癌!這種做菜習慣,65%的中國人每日上演

    的確,在中國人的菜單裏,鹹味可是具有較高的地位。畢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以鹹鮮為主。再加上隨著流動人口的遷徒,各個區域的飲食文化也隨之交融,壹些原本“飲食清淡”的地方,如今也開始越來越偏[詳細]

  • 9仁和藥業迷霧:擁有婦炎潔 為何未來不被人看好仁和藥業迷霧:擁有婦炎潔 為何未來不被人看好

    2018年8月,仁和藥業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2.64億元,同比增長26.6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4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增長了51.27%。 看起來,仁和藥業似乎終於回暖了,事實果真如此嗎?[詳細]

  • 10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给孩子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础

    孩子進入童年期(6-12歲)時的顯著變化是,開始進入學校接受正規的系統學習,學習逐步成為兒童的主導活動。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即從個體家庭進入群體社會的轉折,對社會環境逐漸熟悉,也就是兒童社會化期。 [詳細]

  • 11鼻子流血是什麽原因?鼻子突然留血怎麽辦?鼻子流血是什麽原因?鼻子突然留血怎麽辦?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流鼻血的經歷,流鼻血說是小事也是小事,說是大事也是大事。因為任何一個病都是有前兆的,尤其是突然的流鼻血,更加讓人害怕,總覺得自己會不會得了什麽不治之癥。下面小編將仔細為妳講講鼻血[詳細]

  • 12瑜伽健身還是傷身?有人傷了腰椎有人矯正了駝背瑜伽健身還是傷身?有人傷了腰椎有人矯正了駝背

    自1985年瑜伽進入中國以來,圍繞瑜伽究竟是健身還是傷身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愛她的,表示練後減肥、塑身、身心愉悅;恨她的,吐槽肌肉、韌帶拉傷,更有甚者骨折。 [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那些喝“富氧水”、“富氫水”花掉的錢,都是腦子進的水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