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一帶一路 > 走出去 >

中南漁業合作項目成果喜人

更新時間:2016-12-13 14:53來源:網絡作者:@aiman人氣:39423

中南漁業合作項目成果喜人

項目交接倒計時99天,吳衛軍清晨驅車200公裏至布隆方丹,在當地華人超市買了些豆腐和中國蔬菜,准備晚餐給項目上的9位兄弟“加菜”。紮根於南非最貧困地區之一哈瑞普(Gariep),項目上來得最久、年紀最輕的宋西平,在這一待就是四年。新婚的愛人在約600公裏外的約翰內斯堡工作,也是一年前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的舉辦地。在此之前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為中南漁業合作項目制定了框架。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政府提出14個援非洲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中國—南非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即其中之一。2007年2月中國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南非時,中南政府簽署《經濟技術合作聯合意向聲明》,具體落實關於該中心的合作細節,這也是中國政府在農業領域與南非合作的第一個項目。

中心毗鄰南非最大蓄水庫哈瑞普大壩(GariepDam),以漁業合作為主導,懷有向南非乃至南部非洲國家推廣淡水魚養殖及食用的美好願景。自2009年10月項目破土動工以來,這片滿眼沙石、荒草叢生的深山腹地,相繼完成排水渠改造及拓寬、電氣安裝改造、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設、太陽能路燈照明系統建設、相關設備設施許可申請,建成遺傳選育、飼料營養、魚病防控等三個實驗室,逐步蛻變為一座集教學培訓、實驗研究、技術推廣的現代化漁業技術示范中心。

中心被劃分為苗種繁育區、養殖示范區、飼料加工區、辦公培訓區,其育苗車間占地100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0萬尾羅非魚(Tilapia)、非洲鯰魚(Catfish)及其他淡水苗種的養殖和繁育。

然而南非淡水漁業發展緩慢,國民消費食用淡水魚產品的格局還遠未形成,中心在該國乃至南部非洲推廣淡水魚養殖的計劃始終舉步維艱。與此同時,於南非市場“初成氣候”的羅非魚在當地屬於入侵物種,中心所在的自由州省對於引入羅非魚又有著嚴格的環保法律制約,需進行相關環境評估和生物安全改造。由於涉及跨政府部門協調,中心還遲遲未能引入羅非魚用以技術示范和推廣。

項目經理吳衛軍向記者介紹,比起羅非魚,傳統淡水魚如鯰魚、鯉魚是最簡單基礎、易於培育的魚種,“容易上手,培育成本不高,當地政府也會有部分扶持”。中心目前通過這些魚種實施技術推廣,將為當地農戶免費提供魚苗。當地省政府將通過內購,並與省教育廳、監獄進行合作,為中小學生營養補充、免費午餐計劃供應食用淡水魚。

哈瑞普區農業局局長沙爾克維克(Serf VanSchalkwyk)稱淡水魚為“低價蛋白質”。“作為南非最貧困地區之一,向居民推廣淡水魚食用能有效解決溫飽問題。”他說,“淡水魚養殖確實吸引了不少居民,哈瑞普區目前已有30%居民養成食用淡水魚的習慣。在宣傳推廣方面,依然有大量工作要做,也是漁業合作項目在下一階段的工作重心之一。”

南非發展淡水魚養殖可追溯到1960年代末,政府在全國范圍內建起多個設施健全的魚苗孵化場,為公共及私有項目培育魚苗。但1980年代以來,南非水產養殖發展滯緩,漁業產品在當地市場受挫。時至今日,南非現存13個政府漁場中,僅有三個維持正常運行,但產量和效率比起初建時已大打折扣。絕大多數漁場處於封存狀態,雖保有基本設施,但已不再生產。

據南非羅德斯大學(RhodesUniversity)魚類及漁業科學院2010年為南非農林漁業部2010年提供調研報告分析,上述現象歸因於以下三點:缺乏政府規劃及扶持;缺乏魚類基礎知識、養殖方法、市場推廣方面培訓;魚類儲藏方法不規范、不科學。

中南漁業合作項目成果喜人

南非周邊多個國家如津巴布韋、贊比亞、馬拉維都已相繼發展起相當規模的淡水漁場,當地居民也逐漸養成食用淡水魚的習慣。南非自然也“不甘落後”——政府規劃在自由州省內建立六個農業示范園,打造基礎配套生產鏈,為當地農戶自主進行淡水魚養殖提供便利。中南漁業合作恰逢其時,中心近日落成的飼料加工廠,以每小時500公斤的產量生產各類魚飼料,為當地養殖淡水魚提供動力。中心內的成魚加工廠,為農戶加工魚產品進行銷售,助力淡水魚產品進入市場。

據吳衛軍介紹,中心建立了各技術示范板塊,涵蓋魚種繁育技術、室內和池塘養殖技術、魚菜共養技術等。項目近三年來累計繁育各魚種魚苗150萬餘尾,證明中國技術在當地的可行性。其中,中心專家技術團隊實現了在冬季進行非洲鯰魚的人工和半人工繁育,打破了中心向農戶供應魚苗的時節性。

與此同時,中心為當地提供免費魚苗,通過“科技入戶”給予農戶現場技術支持。三年來,中心結合中國先進淡水魚養殖技術的發展經驗和南非當地水產養殖的實際情況,開設南非水產技術官員及農戶培訓班15期,累計培訓280餘人;協助中國駐南非大使館組織赴華培訓、參加水產技術研討會的南非官員達30餘名;開設淡水漁業水產知識普及班和中心開放日活動,累計吸引中小學生500餘人前來參觀;接納南非農業部、自由省農業廳、自由省Glen農學院等單位派駐中心實習技術人員和實習生達50餘人次。

沙爾克維克向記者透露,當地政府有意聯合高校,將中心項目培訓與學曆掛鉤、納入認證,在學員畢業時授予學業證書,“將中心作為高校的培訓、實踐基地”。

今年初,南非農林漁業部和自由州省農業廳向中心派駐6名水產技術人員,協助中方技術團隊工作,逐步接管中心的技術運營。首個三年技術合作期即將於明年1月告一段落,依照合同,根據南方需求,中方或繼續派出技術專家和管理人才,運營管理費用列入南非政府財政預算。

“我們已向南非方面提議繼續進行下一個技術合作期,進一步完善培訓和技術推廣方面的短板。”吳衛軍說,“南非方面也有同樣的合作意向,目前在走行政流程。”

據沙爾克維克估計,中心每年運營經費約為600萬蘭特(約合44萬美元),而基於南非經濟發展滯緩,政府在財政預算上還需多番評估。

對此,中方已計劃在本技術合作期結束後,植入由中方出資的兩年培訓期,在等待南非冗長的審批程序同時,中方專家團隊還能在當地繼續進行他們的培訓工作。

延伸閱讀

南非共和國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面積122萬平方公裏,東、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繞,海岸線長3000公裏,12海裏內領海和200海裏內經濟專屬區面積達101.7萬平方公裏。印度洋與大西洋於東經20度在南非的厄加勒斯角交彙,兩個大洋的季節性湧升流造就了南非海域獨特的海洋環境和豐富的漁業資源,使南非海域成為世界主要漁場之一。在南非沿海富饒的漁場中,既有大西洋、印度洋的魚種,又有太平洋的魚種;既有冷水性魚種,又有暖溫性魚種,種群數量也相當可觀。具有商業性捕撈的魚種有沙丁魚、鯷魚、竹策魚、馬鮫魚、鮑魚、鯡魚、金槍魚、魷魚、鱈魚和龍蝦等數十種。南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遼闊的沿海疆域、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為發展海洋漁業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已成為南半球5個主要漁業國之一,漁業直接從業人員達2.9萬人,年產量100 萬噸左右,年產值3 億多美元。

其中海洋漁業占絕對主導地位,其產量(包括海水養殖)占總產量的99%以上,淡水漁業產量不足1%。盡管南非擁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優越的海洋捕撈條件,海洋漁業在其農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南非在發展海洋漁業的進程中,並沒有忽視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與此相反,南非政府長期以來堅持實行了“利用與保護並重、捕撈與養殖並舉”的海洋漁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總方針,保持了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南漁業合作項目成果喜人

南非政府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的主要做法:一是實行捕撈配額管理。近十餘年來,南非政府采取了嚴格的捕撈配額管理,海洋漁業年捕獲量一直限制在100萬噸以內,避免了對海洋漁業資源的掠奪性過度捕撈。二是注重底層漁業和深海漁業。在海洋捕撈中,深海拖網捕撈的鱈魚占深海拖網捕撈的65%,而近海拖網捕撈只占全國總捕獲量的6%,保護了較為脆弱的近海漁業資源。三是鼓勵發展多種捕撈方式。主要有圍網(深海魚類)、底部或淺表層拖網(底部魚類和蝦)、箍網和籠捕(龍蝦)、手繩釣(各種繩釣魚類)、延繩釣和金槍魚釣、魷魚釣、海灘網、樹樁網(鯔魚和其他一些沿海洄遊魚)和潛水捕撈(鮑魚)等,均衡開發利用多種漁業資源。四是大力發展海水養殖。

近幾年海水養殖呈強勁的發展勢頭,2003年,鮑魚、對蝦、貽貝、鯔魚和海藻等養殖產量由不足1000噸發展到4383噸,在有效保護野生資源的同時,依靠發展養殖業來滿足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對海產品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南非合理開發利用和有效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取得的成功,得益於南非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主要有:

1、加強對海洋資源的動態調查評估。南非海岸帶和海洋漁業的主要管理機構是環境事務與旅遊部的海洋和沿海管理司,負責對海洋資源的研究、開發和管理,研究制定相關政策以及管理海洋資源的調查研究船隊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該部設立了海洋水生資源咨詢論壇,對漁業資源定期開展調查與評估,按照增加透明度與公眾參與的原則,根據調查評估結論就捕撈總量、資源管理、法規制定以及海洋水生資源基金的使用等提出建議。通過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動態監測和科學評估,環境事務與旅遊部每年發布各品種魚類當年最合適的捕撈量,既考慮漁民的近期利益,又兼顧魚類種群的休養生息和可持續發展。

2、強化對捕撈業的監督和管理。為進一步加強對海洋資源的有效管理,更好地為漁業服務,南非政府對1998年制定的“海洋水生資源法”進行了修訂,並對捕撈分配制度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環境事務與旅遊部於2002年成立了專門的捕撈配額分配機構,並於2005年5月實施了對海洋捕撈品種的長期配額權(8-15年)取代了原有的一年期配額權,同時建立了適當的配額收費機制。改革後的新機制對各品種的捕撈船只規格、捕撈方式和捕撈區域等均

做出了詳細而嚴格的規定,同時通過監督機構加強行業監管,對從事商業或休閑漁業的捕撈和海水養殖企業、養殖戶一律實行嚴格的許可制度。對違法者最高處以70

萬美元的罰款,並沒收其捕撈和運輸設施。此外,新規定還嚴格限制外國漁船進入南非海域捕撈,目前只允許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的金槍魚捕撈船有限度地進入南非海域作業。

3、加強對海岸帶的管理。南非近十年來實施了海岸帶綜合管理,旨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沿海生態環境。政府要求沿海使用者、決策者和其他有關人員妥善維護和管理海岸帶及其資源。國家環境與旅遊部下屬的國家沿海管理委員會2000年4月頒布了《海岸帶建設管理》白皮書,系統規定了海岸帶建設管理的機構、法律、政策制定、行動計劃、實施監測、評價修改等,對涉及海洋漁業資源保護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諸如沿海貧困人口的遷移、沿海非法建築物的第一,必須千方百計普及和提高公眾的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南非政府對資源與環境保護高度重視並嚴格管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向公眾普及資源與環境保護常識,培養公眾良好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和行為習慣。如在開普敦的海岸帶,隨處可見有關海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知識普及和法律法規宣傳,諸如宣傳欄、警示牌、勸導標語、免費發放宣傳小冊子等。同時,公眾普遍顯示出在這方面有著良好的意識和高度的自覺性。例如,一些海洋動物在港區內可以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而不受任何驚嚇、傷害;休閑垂釣的人們釣到不合規格的魚蝦貝類,自動將其放歸海中。

4、加強對海水養殖業的扶持。南非政府認識到發展海水養殖業不僅對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消除貧困和增加農民收入等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十多年來不斷加強對海水養殖業的扶持。一是根據發展海水養殖業的需要,在沿海不同地區設置了海水養殖試驗點,並配備了相應的生態實驗室,試驗點的生態實驗室布局合理,設施條件如場地、水質處理、水質分析、監控系統、信息采集以及餌料培養等輔助設施均比較完善;二是建立了良好的海水養殖服務體系,包括制訂各養殖品種的技術規范,建設苗種繁育設施,推廣成熟的海水養殖技術和科學配方的配合飼料,建立病災害防治體系等。三是定點建設自然保護區作為天然的海洋牧場,不同海洋牧場確定不同的放流品種,每年向海洋牧場投放人工繁育的苗種,以加快自然資源的增殖,其中尤以向西海岸海洋牧場投放的鮑魚苗成效最為顯著;四是政府部門與私營部門共同開展海水養殖對環境影響的監測,例如政府有關部門與養鮑業主協會聯合建立了赤潮災害監測服務處,加強對海水養殖的環境影響監測,防止發生對養殖業可能帶來毀滅性打擊的赤潮等災害。

根據人民網等采編【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

    拉美各國對11月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充滿期待,盼望它成為連接中國和拉美的貿易紐帶。阿根廷農業產業部長埃切韋雷日前在由中國駐阿根廷使館和阿根廷投資貿易促進局共同主辦的一個活動上表示,中國國際[詳細]

  • 2“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

    在“增進民心相通”平行主題會議上,來自巴基斯坦瓜達爾市的納塞姆講述了“法曲爾小學”誕生的故事,打動了在場的400多位與會者。曾經,納塞姆的家鄉沒有一所學校。2016年8月,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出資建設的小學順[詳細]

  • 3“一帶一路”倡議為拉美國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創造了條件“一帶一路”倡議為拉美國家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創造了條件

    在5月19日舉辦的拉美加勒比大使論壇上,拉美多國大使及駐華代表表示,希望通過跨境電商等電子商務方式,促進拉美加勒比海地區對接“一帶一路”機遇,拉動中國與拉美的經貿往來和互利共贏。目前,中國是拉美的第二大貿[詳細]

  • 4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策略與英國的戰略規劃不謀而合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策略與英國的戰略規劃不謀而合

    每當談起汽車,一些專業人士言必稱“德”、“日”,除了賽車領域,對英國的汽車產業和汽車技術並沒有太多稱贊。的確,在過去40年時間,英國主要汽車公司要么被其他國家汽車制造商兼並,要么被市場淘汰,雖然英國本土[詳細]

  • 5中企海外經營靠互利共贏中企海外經營靠互利共贏

    在中國擁抱全球化的今天,不少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去」,多名中企負責人在「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上表示,只有互利共贏,才能實現國際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詳細]

  • 6推廣中國經驗 化沙害為沙利推廣中國經驗 化沙害為沙利

    ■王文彪獲得「地球衛士獎」中的「終身成就獎」。 新華社中國庫布其治沙項目負責人、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表示,希望將庫布其的治沙經驗分享給全世界,讓世界上的沙漠越來越少,綠洲越[詳細]

  • 7特高壓技術“走出去”,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實施特高壓技術“走出去”,有力推動“一帶一路”和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實施

    桌上有則舊聞,說的是國家電網公司堅持把特高壓建設當是一張央企的“金色名片”,中國特高壓先後獲得了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最高獎項)、國家重大工程標准化示范獎、國家優質工程[詳細]

  • 8到2018年,世界純智能電網業務將需要1550億美元到2018年,世界純智能電網業務將需要1550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40年,將約10億戶家庭和110億個智能家電將接入互聯電力系統,為新基礎設施節省超過2,700億美元的投資。預計智能電網將成為實現這些目標實現的關鍵推動因素,因為它可以減少輸電和配電損失([詳細]

  • 9做大中美經濟蛋糕,讓兩國人民都有機會來分享,才是智慧的抉擇做大中美經濟蛋糕,讓兩國人民都有機會來分享,才是智慧的抉擇

    “機遇與挑戰——中美經貿合作新紀元”論壇暨美國中國總商會芝加哥商會2017年年會29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中美政商界精英共同展望兩國經貿合作新紀元。本次活動由美國中國總商會芝加哥商會、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詳細]

  • 10北非最長隧道貫通,未來之光”照亮中非合作之路北非最長隧道貫通,未來之光”照亮中非合作之路

    經過6年多奮戰,中國鐵建承建的北非第一長隧――阿爾及利亞甘塔斯隧道於當地時間30日正式貫通。甘塔斯隧道項目位於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以西100公裏,是阿爾及利亞北方幹線鐵路的控制性工程,該隧道設計為分離式雙[詳細]

  • 11舟山港成全球首個10億噸港舟山港成全球首個10億噸港

    ■昨日,身披「紅妝」的貨櫃被穩穩吊裝至「美瑞馬士基 」輪上,寧波舟山港從此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大港。着力提升航運服務能力 力爭2022年突破12.5億噸昨日上午9時許,浙江省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貨櫃[詳細]

  • 12英國和歐盟會達成一個“過渡性協議”英國和歐盟會達成一個“過渡性協議”

    盡管歐洲已經進入夏季假期,人們紛紛外出度假,但布魯塞爾的歐委會所在地貝拉蒙大廈近日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英國“脫歐”第二輪談判於本月17日開始在此間舉行。在為期4天的談判中,就英國應支付歐盟的脫歐費,歐[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

“你在別人幹渴時給予的一碗水,將換來天長地久的友誼”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