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這個時代真的缺乏大師嗎?

更新時間:2019-03-13 15:51來源:網絡作者:@nanncy人氣:339529

這個時代真的缺乏大師嗎?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缺乏大師的時代。

我們這個時代真的缺乏大師嗎?我看未必。或許,與中國歷史上像春秋戰國和民國初期這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英雄輩出的時代相比,我們時代的大師確實不夠多也不夠耀眼。但是,我們也不該被歷史的光芒遮住雙眼。

古人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時候,不是缺乏大師,而是缺少發現大師的眼睛和認可大師的心。因為很多人在懷念大師的同時,會繼續以過去的眼光來審視現在的社會,以過去的標準來衡量當代人,進而感嘆如今已無大師。

《現代漢語詞典》中對“大師”的解釋是“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為大家所尊崇的人”。從這個解釋上可以看出,成為大師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主觀上要有造詣,二是客觀上被人尊崇。

大師往往意味著經典,而經典通常是後人“追認”的,所以大師仿佛也總是過去時、歷時態的,它意味著後人對前人的一種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師的存在就不僅僅是一種個體的存在,而更是具有社會意義的存在。

人們對大師的追懷和推崇往往是一種象征性的精神行為,它試圖通過對大師的界定和緬懷來對比、抵抗當下文學、文化的世俗化、膚淺化。在這一過程中,大師所創造和代表的思想與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認同及闡揚,成為人類文明史和文學史的基石和巔峰。

但另一方面,伴隨著大師的不斷被神化、聖化,他們又不自覺地對當下的文學、文化構成了遮蔽和否定,當代人在重復言說大師並確立大師至高無上的話語權的同時,也逐漸喪失了自我的話語權。因而,大師一方面以歷時的形式成為當代無所不在且不可逾越的高峰,另一方面又以現時的形式在當代嚴重缺席。

以文學領域為例,我們當然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時間會滌蕩幹凈歷史的塵垢,淘洗出被掩蓋被遮蔽的真相,但我們同時也應警醒地認識到,時間也會銷蝕掉文學的現場感和鮮活性,甚至曲解文學的意義。對文學大師的解讀也同樣如此。

歷史的追認會讓我們看清一個人本源性的價值和貢獻,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放棄當代人自我的評價。因為後人對我們身處的時代“考古”式的闡釋絕不會比我們親歷的“經驗“更可靠,後人對我們身處的時代的文學、文化的理解也絕不會比我們親歷者更準確。

一個被後世認定為大師的人,在他所身處的時代一定也有卓爾不群的表現。也許有人會舉高爾基、索爾仁尼琴、沈從文、張愛玲的例子,但我們也不要疏忘,他們的文學價值在他們生活的時代就已經被認可了,只不過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段被曲解或遮蔽罷了。

這個例子也從反面說明大師的評定固然與意識形態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作品固有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大師之所以能跨越時空與不同時代的讀者進行對話,就在於他們的思想的開放性和永恒的藝術價值。

既然對大師的評定有一個相對的標準,那麽大師的位置一旦確定後就再也不能改變了嗎?恐怕不是。首先,每個時代甚至每個個體對何為文學的理解都可能會有差異,這就使得評定大師的標準變得曖昧起來。

其次,一個時代的文學、文化不可能完全擺脫意識形態的影響,有時意識形態的遮蔽可能會掩蓋文學的真相,這就需要我們去篩選、淘洗。也正是因此,當下才會出現惹人關註的“重排大師”現象。

眾所周知,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20世紀50年代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到80年代唐弢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在敘述和評定現代文學時,都毫無例外地將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為大師級別的作家。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十年,似乎成為業內的一個潛規則。

直到1994年北京師範大學王一川教授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中,才第一次對此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他這套文庫的“小說卷”,在排列20世紀文學大師的座次時,不但打破了固有順序,而且在大師名單的遴選上也作出了重大調整:

所列的20世紀文學大師由原來的魯、郭、茅、巴、老、曹調整為魯迅、沈從文、巴金、金庸、老舍、郁達夫、王蒙、張愛玲、賈平凹這九位。在這裏,金庸取代了茅盾赫然排名第四,並進入了大師的行列。

上述“排名事件”立即在文壇上掀起軒然大波,支持贊賞者有之,反對批評之聲亦盛。撇開“重排大師”的功過是非不論,這一事件的出現至少反映出以下幾方面問題。

首先是文學思維的開放。青年學者們已經從過去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開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問題,力爭擺脫政治意識形態的窠臼而以新的“審美標準”去重新衡量20世紀中國文學。

不論其衡量的結果是否令人信服,至少這種大膽的舉動就說明了他們追求藝術和真理的勇氣,說明他們正在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方式來審視中國文學。

事實上,不論我們是否認同王一川排定的大師座次,都不得不承認他審視總過文學的視角和方式自有其獨到之處。文學大師的界定不僅是一個歷史化的過程,更是一個當代化的過程,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呼喚和確立當代自己的大師。

吳義勤曾在《當代人能否命名“經典”》一文中說:“文學的經典化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它需要當代人的積極參與和實踐”。一部作品的經典化離不開它的當代認可、當代評價。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作家以他不朽的作品在文學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從而成長為新一代的大師。

我們沒有必要厚古薄今,也許時下對某些作家的認可和評價有些過譽,但是如果沒有這種認可和評價,人們可能就無法掙脫尊古的窠臼,從陳規俗套中脫穎而出。

其次是對文學大師的重新排名反映了中國文化格局的變遷,金庸的出現說明從過去嚴肅文學的一統天下到現在大眾文化的初露崢嶸,中國雅俗文化的重構已是不爭的事實。

20世紀中國文壇大師的重新洗牌,一部分是因為文學評價標準的變化,但其更深層次則是因為中國文化格局的變遷。

考察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文學一直不絕如縷地潛存著由俗入雅的流變。一部中國文學史,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有一個由俗入雅的變化過程,即中國文學是從民間藝術走向文人藝術的。

無論是《西遊記》《水滸傳》《聊齋誌異》等古代經典,還是近代因“新文化運動”而興起的白話文小說,在一開始都是“俗”的成分更多一些,後來因其經典性而被雅化升格為雅文學。

在商業化、全球化日益加劇的當代社會,雅文學也有意識地向通俗文學傾斜。

通俗文化的價值一再得到闡揚,通俗文學的內涵也得到了擴大;過去對雅文學和俗文學的界定已經很難適用於今天的文學現狀,雅俗文化的重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市場經濟的刺激下,更是出現了“身體寫作”等商業氣息濃厚的文學現象,代表了新一代作家在市場機制下對文學創作的重新定位。

文學的功能不僅僅是對大眾進行啟蒙,其娛樂功能也開始受到重視。重新掀起的張愛玲熱、金庸熱以及對許多通俗小說家在文學史中位置的重新估定和對通俗文學在現當代文學中地位的重新厘定,都說明舊有的雅俗文學評價體系開始失去效力。

雅的不一定代表文學成就一定高,同樣俗的也不說明品位就一定底下。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的重新洗牌正是雅俗文化重構的集中體現。

雅俗文學交融和互動是當前中國文學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向。因此,我們評判大師,也應該與時俱進。在當今時代,雅文學中可能誕生大師,俗文學中也可能誕生大師,能做到雅俗共賞、完美結合的人更是大師。

來源:搜狐網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福建茶鄉——寧德 ▪ 茶香世界

    在外國人的眼中,茶就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曾為中國帶來過巨大的經濟財富,它使中國走向世界。同樣的,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卻改變不了中國人對茶特有的情愫。 茶香氤氳的生活是那樣的有滋有味、富有情趣。難怪,有人說,品茶[詳細]

  • 2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寶雞鳳翔區的陜西西鳳集團參訪,感受名酒品質和尊貴品味,現場體驗西鳳酒169[詳細]

  • 3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法門寺: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之稱,是中國古代四大[詳細]

  • 4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周公廟:千年禮樂傳承的中華圣地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5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寶雞市周公廟風景名勝區,它位于陜西省岐山縣城西北六公里的鳳凰山南麓(鳳凰山為[詳細]

  • 5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坤家茶丨你是誰的茶,在等哪杯水?

    坤家女主說: 茶如人生,我如茶;做一款心無旁騖、簡單,純然的茶。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在自己的內心修籬種菊,心中所愛便愈發清晰。 一葉浮沉,坤家時光中的故事都化作了詩篇,流年中的心事都鋪成了畫卷。朝朝暮暮,但求有[詳細]

  • 6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海外華文媒體寶雞行 | 鳳翔秦公一號大墓 天下第一墓之謎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2月14日,來自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埃及、德國、菲律賓、新西蘭、尼日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家華文媒體走進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公一號大墓遺址博物館。上世紀80年代,秦公一[詳細]

  • 7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追夢中華·美好安徽 | 海外華文媒體采訪團走進銅陵博物館,領略銅文化風采

    【加拿大華發網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2023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國僑聯指導,安徽省委宣傳部支持,安徽省僑聯主辦,黃山市僑聯、宣城市僑聯、銅陵市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美好安徽”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團活動,來自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西班牙、尼日利[詳細]

  • 8傳奇茶室重生傳奇茶室重生

    數年前牛頭角下邨清拆,一度成為全城熱話,大家爭相拍照留念,於1965年開業的興記,也成為朝聖地,最近這老[詳細]

  • 9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學沖茶不足兩年 滬姑娘奪「金茶王」

    ■21歲上海姑娘薛美寧勝出成為女茶王。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港式奶茶」是香港餐飲文化標誌之一,更於2014年成為聯合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由香港咖啡紅茶協會舉辦的「國際金茶王大賽2017」,昨日雲集全球六個[詳細]

  • 10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海外華文媒體暨涉僑央媒走進黃山程大位故居和珠算博物館

    【華發網香港繁體版 朱梅仙報道】以“追夢中華·美好安徽”為主題的2023海外華文媒體安徽采訪活動于11月22日在黃山正式啓動。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部長左志強,黃山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亞強 及12家海外華文媒體、5家涉僑中央媒體記者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一起[詳細]

  • 11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張天福:茶界泰斗,精神永存

    去年六月四日,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在福州仙逝,享年一百零八歲。茶界的一顆巨星隕落,茶業界的同仁悲痛萬分。張天福老先生是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的榮譽顧問,在張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回想他對本會的支持,我們不禁思緒連篇,感慨萬千。 [詳細]

  • 12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男人、女人養生茶不一樣

    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養生茶也有涼性、溫性之分。其實身體素質的特徵很複雜,中醫將人體分為九種體質,平和、氣虛、濕熱、陰虛、陽虛、痰濕、氣鬱、血瘀、特稟。秋季是一個養生的好時機,秋季要多喝一些養生茶[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海外華文媒體西鳳行 | 西鳳酒回到古代叫什么?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