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地域文化 >

一座小鎮的戲劇狂歡

更新時間:2018-11-11 10:52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389884

一座小鎮的戲劇狂歡

圖:「轉角遇到戲」,讓烏鎮這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古鎮重煥光芒\網絡圖片

「是溫暖的烏鎮戲劇節,讓我這一年都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忙碌。」作為「烏鎮戲劇節」的發起人之一,演員黃磊稱其為他的「做夢之旅」。從默默無聞到一票難求,六年時間裏,烏鎮戲劇節逐漸成長為亞洲具影響力的戲劇節之一,也成為小橋流水間一場藝術家與普通人的戲劇狂歡。

在桂花與黃酒的香氣中,為期十一天的第六屆烏鎮戲劇節上月圓滿落幕。來自全球的知名劇團,在烏鎮獻演了二十九齣劇目;從數千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的十八組青年競演、穿梭於小巷水岸的一千八百餘場古鎮嘉年華;人人都可參與其中的十五場戲劇論壇和十二場朗誦會都讓戲劇不再曲高和寡,「轉角遇到戲」讓這座有着一千三百年歷史的古鎮重煥光芒。

「這地兒太讚!」在烏鎮昭明書院的古亭裏,默劇演員王梓剛剛結束了下午的表演,被熱情的觀眾簇擁着合影留念。這已經是他第四年攜「拿大頂劇社」參加古鎮嘉年華了。

這裏的觀眾很溫暖

所謂古鎮嘉年華,即在烏鎮西柵景區內,所有非傳統劇場內的公共空間進行的綜合性文藝表演。從清晨到傍晚,一場場不期而遇的街頭表演將輪番以木屋、石橋、巷陌甚至搖櫓船為舞台,展現出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戲劇、舞蹈、戲曲、音樂、現代藝術、跨界創意、遊藝與馬戲等。

「第一次來是二○一五年,當時我都沒聽過『烏鎮戲劇節』,一位朋友報名參加了古鎮嘉年華,就喊我一起來玩。」王梓說,當時雖然純粹是「玩票」性質,但那次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參加過很多國外的嘉年華,但從沒有像烏鎮這樣,外在環境與戲劇融合地恰如其分。青石板路、巷陌小亭、搖櫓石橋……一切皆是天然的戲劇舞台。」

此後,每一年的「古鎮嘉年華」,王梓都不再錯過。即使二○一七年在青年競演中獲得了最佳個人表現獎,也沒有阻止他再一次踏上今年「古鎮嘉年華」的舞台。「在劇場裏演出,形式感會比較強,但在古鎮嘉年華上演出,你可以直接與觀眾進行互動,觀眾的不同反饋會讓每一場演出都具有不可預測性,非常迷人。」

「而且這裏的觀眾很溫暖,有很強的包容性。例如我之前租的音響出了問題,與隔壁的麥克風串了,結果默劇當中出現了其他人的聲音。但是現場的觀眾就會很寬容,他們會笑着鼓掌,鼓勵你繼續演下去。」王梓說,如今他每次有了新的創作,都會將完整版拿到古鎮嘉年華上來試演,再根據觀眾的反應回去修改。

「這裏的亭台樓閣、小橋流水,這裏的瘋狂的劇迷與寬容的觀眾,甚至是這裏的三白酒與羊肉麵,都能帶給我能量。」

離開劇場 戲才剛剛開始

來烏鎮戲劇節,看戲很重要,但看戲絕不是戲劇節的全部。

劇場之外,這裏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戲劇烏托邦」:大街上懸掛着戲劇大師的宣傳畫,牆上貼的都是戲劇海報,走在路上時不時就會遇到來自各種膚色的表演,坐下來吃碗麵會突然發現某位明星就坐在隔壁桌,向你點頭微笑,就連民宿老闆和飯店的收銀阿姨,都能隨口說上幾個劇名,以及自己對它們的喜好。

正如黃磊所說:「在其他地方看戲,離開劇場,戲就結束了。但在烏鎮,離開劇場,戲才剛剛開始。」

在戲劇節的十一天裏,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在烏鎮的街頭,手裏拈一塊「定勝糕」,邊吃邊逛,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踏入某場戲裏,成為一場戲的主角。或許你剛看完一場熱情洋溢的弗朗明戈舞蹈,一轉身就踏入了另一場來自異國的「愛情風波」;走走停停,忽然聽見一陣哈哈大笑聲,原來是角落裏正在上演的單口相聲;累了,隨意找一個古亭休憩,卻不知從何處傳來「咿咿呀呀」的唱腔,一回頭,只見那小橋流水下的搖櫓船上站着披掛戴冠的花旦,唱着曲調婉轉的戲詞。

內地知名編劇史航,把在烏鎮的體驗形容為「穿越」:這一分鐘你才看到杜麗娘「遊園驚夢」,下一分鐘你就看到她和賴聲川一起吃泡麵;在這條小巷你遇到日本踏舞,過幾條街你又看到一隻踩着高蹺的長腿螳螂。「戲劇在這兒變得既神秘,又不神秘。」

戲劇迷在此尋找烏托邦

「一般人都無法相信在這個小鎮裏邊有這麼多劇場。」烏鎮戲劇節的發起人之一、著名導演孟京輝說起這一切時,仍手舞足蹈,帶着孩子氣的興奮。「戲劇好像都應該發生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這是幾線城市?這連城市都不是!戲劇居然在小鎮裏發生了。這太瘋狂了!」

事實上,無論是在北京的保利劇院,還是在上海的話劇藝術中心,一齣戲演完以後,人們往往還來不及回味,便要快速步入到擁擠的交通與茫茫人流中。而在烏鎮,人們順着青石板路邊的昏黃街燈,來到位於西柵大街上的深夜食堂,就着熱氣騰騰的宵夜,熱絡地拼桌、侃戲。

哪怕你是一個人也沒關係,反正來的都是戲迷。於是乎,各種議論、感慨、吐槽,便在茶餘飯後的空氣裏散開。一旦聊興奮了,宵夜舖打了烊,便讓老闆多熱兩壺黃酒,找個石階繼續侃……管他呢,反正這裏是烏鎮,不用趕着搭最後一班地鐵回家。

「大家來到古鎮,有一種逃避的感覺,而戲劇也是一種逃避,是對日常瑣碎生活的逃避。」孟京輝坦言,在他看來,古鎮是戲劇的一個過濾器,戲劇在古鎮裏邊像一個火山一樣,一直醞釀着能量。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港生商丘溯源中原「三商文化」

    作為中華文明的策源地之一,商丘催生了影響後世的商業文明。「商文化」的千年流衍遞嬗,促進了商品流通與工業生產的發展。在「商文化」的影響之下,誕生了與晉商、徽商齊名的豫商。這些商人勵精圖治,在中原大地留下許多經商佳話。6月16日,「2018范長江行動─[詳細]

  • 2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搭上一輛舊得快要散架的老巴士,從西巴基斯坦進入印度國境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我遇上的第一位印度人獨自端坐在遠處的紅土上,那裏離國境不遠。他那幅樣子突然吸引了我。 [詳細]

  • 3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古代也有商品造假 那時古人如何打假維權?

    自古以來造假和打假都是永久的熱點話題,可不是近現代才出現的。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人如何打假。 [詳細]

  • 4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讓寧夏得到發展的「閩寧模式」

    閩,是福建簡稱。要談的是寧夏,為何跟福建扯上關係呢?先讓你想一想。上世紀1997年前後我去過寧夏,當時首府銀川仍未怎樣開發,整體條件不太好。現在讀資料才知道,原來寧夏,尤其是西海固,因為條件特別困難,於1996年開始被中央作出重點幫扶。回頭說1997年[詳細]

  • 5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中葡文化創意匯聚澳門

    ​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特約夥伴美獅美高梅呈獻,第一屆「相約澳門——中葡文化藝術節」近日開幕,帶來五大亮點活動,包括中國與葡語國家藝術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漢文文書——東波塔檔案中的澳門故事」展覽及講座、中國與葡語國家文藝晚會,[詳細]

  • 6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良渚遺址見證中華五千年

    大部分人對於中華文明史的了解開始於河南安陽殷墟、西安兵馬俑等遺址,在不久的將來,也許中華文明的探尋首站將會落在杭州,因為經過八十多年來中國四代考古人的不斷發掘證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起源。[詳細]

  • 7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透過「文化之窗」 講好中國故事

    2010年,當時我還是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上海市長韓正支持,在當年上海世博會成功閉幕後,把中國國家館的「鎮館之寶」─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運到香港展出。日夜更迭的都市場景,千餘名動態人物,繁忙的汴河漕運以及喧鬧的街[詳細]

  • 8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林鄭訪法 簽協議加強推廣美酒旅遊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在波爾多展開法國的行程,她表示,香港是波爾多的主要葡萄酒市場,法國更是香港最大的葡萄酒貿易夥伴,而相關貿易在香港2008年豁免葡萄酒稅後蓬勃發展。她期望兩地繼續保持緊密關係,並鼓勵法國和波爾多的葡萄酒商積極參與舉辦多年的[詳細]

  • 9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粵民眾過文化年  省博日迎逾萬客

    豬年春節,拒當「懶豬」。今年新春「文化味」尤濃,各個城市裡的圖書館、博物館齊齊人氣急升,意外成為市民熱門聚腳地。廣東部分博物館需要排隊逾1小時才能進場。春節期間,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日均接待[詳細]

  • 10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彩調入村屯  廣西彩調劇團新春送戲下鄉

    ■傳統彩調劇目頗受觀眾歡迎。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回家過年的人步履匆匆,街道上的車流人流也漸漸減少,各行各業進入到了節日「待機狀態」。而此時,廣西彩調劇團團長蔣劍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早上剛剛結束表演[詳細]

  • 11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煙花禁令來由與爭議

    中國人的習俗都喜歡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以增加節日氣氛。不過,隨着人們對煙火隱患的認識加深,以及發現對環境破壞不可忽視,世界各地近年都興起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潮流的合理舉措,也有人覺得這是踐踏了人們歡樂的權利。總之,每[詳細]

  • 12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馬場先難友紀念碑銘記慘痛災難

    在上世紀80年代,有人把「跳舞、跑馬」視為香港生活方式的代表,可見「跑馬」在香港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香港自鴉片戰爭割讓予英國後,也很早就引入賽馬活動,1846年香港島的一片沼澤被填平了用作比賽,這就是今天的跑馬地(Happy Valley)。賽馬最初只是一年一[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印度的城鎮怎可用一個“吵”字形容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