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右侧

您現在的位置:華發首頁>文化娛樂 > 收藏考古 >

董其昌研究繼往開來

更新時間:2019-03-03 11:08來源:網絡作者:@Mary人氣:106503

董其昌研究繼往開來

圖:上海博物館還原了董其昌書房,讓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來到上海博物館(上博),會發現「董其昌無處不在」:一樓大堂,矗立着董書巨幅的「福」字海報;走在商店或是展廳外的文創產品展區則更為豐富:董其昌戴過的同款帽子、印有董畫的各類絲巾、手機殼等讓人目不暇接……若是走累了到餐廳小憩,還可以品嘗最新推出的董其昌套餐……

董其昌(一五五五至一六三六)作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影響巨大的書畫大師,集前人之大成,融會貫通,洞察畫壇時弊,以禪喻畫,及時明智地提出與倡導「南北宗論」,並在實踐上充分加以印證,創中國文人畫理論史上又一高峰,翻開了文人畫創作的新篇章。

上海「出品」書畫大家

對於熟悉和研究中國畫的人來說,董其昌是怎麼也繞不開的一個人。業界曾有「不懂董其昌,就不懂中國畫」之說。他因為創作風格博採眾長,創作生命力旺盛,而留下了數量頗為可觀的作品,遍及世界各大重要的文博機構。世界為董痴迷,卻並不一定都知道,董其昌「產」自上海。

為了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大力挖掘與弘揚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上博歷時數年籌備,推出了一場以董其昌為主的藝術活動,以「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為核心,配上研討會、著作出版、普及講座、藝術演出等等,除了讓普通觀眾獲得相關知識,也吸引了諸多書畫名家到場參與,讓上博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文薈萃之地。

眾星助陣董氏「個展」

「丹青寶筏」何意?上博書畫研究部主任凌利中介紹,「寶筏」原為佛教用語,喻指世間一切事物由困惑到解決所使用的方法與手段。董其昌摯友、《小窗幽記》作者陳繼儒曾評價他:「獅子一法乳,散為諸名家。」因此,將「寶筏」作為展名,也意在將董視為理解中國書畫的「寶筏」。

董氏作品的專題展覽此前在海外有過多次,包括二○○五年澳門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共同主辦「南宗北斗——董其昌誕生四百五十周年書畫特展」,二○一六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和一七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與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聯合展出「董其昌與他的時代:明末清初的連綿趣味」。此次上博舉辦的專題展覽則是至今內地規模最大的,先後將展出董其昌及相關作品超過一百五十件(組)。上博除了拿出自己的館藏精品,還特別向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館、史密森學會賽克勒美術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商借藏品,讓諸多散落海外多年,已經被確定為董氏真跡的珍品有了回家一敘的機緣。同時,與前述諸多展覽不同的是,今次不僅是董氏個展。為了更深入探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展覽力求追溯董其昌書畫風格的源頭,所以董氏曾經鑒藏,並對他的畫學理論、創作探索產生影響的晉唐宋元等大家名跡,如王羲之《行穰帖》卷、懷素《苦筍帖》卷、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剩山圖》)、倪瓚《六君子圖》軸,等等都被「請」來參展,這也使得董其昌的展覽成為一場難得的中國古書畫盛宴。

專家介紹,董氏創作跨度長達半個世紀,大致分為早、中、盛、晚四個時期,依次為汲取傳統期(五十歲前),有代表作《山居圖》扇、《燕吳八景圖》冊等;其五十一至六十二歲為兼容並蓄風格形成期,成熟期約在六十三至七十二歲,代表作有《秋興八景圖》冊、《棲霞寺詩意圖》軸等。至其七十三歲以後,依然頻有佳作,如《行書裴將軍詩》卷、《關山雪霽圖》、絕筆(《細瑣宋法山水圖》卷(八十二歲)。

不過,還有一個獲得廣泛認可的說法是,董其昌的魅力並不止於作品的數量之多質量之精,還在於偽作氾濫之空前,使其作品的真偽成為古書畫鑒定中一個繞不開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在於「贋書滿天下」,世稱為「濫董」;「難點」在於這些偽作水平之高,連董其昌的摯友都會看走眼。據稱在董其昌五十多歲的時候,贋品已經氾濫。因此,真偽之說不可避免也成為本次上博研究活動的一大亮點。比如,在同期舉辦的董其昌國際研討會上,有多幅董作再度掀起真偽大討論。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上博和台北故宮博物院都有收藏的一幅《煙江疊嶂圖》。其中上博本原為吳湖帆外祖沈樹鏞舊藏。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古書畫鑒定家鍾銀蘭曾發表過相關論文,對台北本提出質疑。而據凌利中最新考證,台北本不僅是偽作,而且是由高士奇在康熙年間臨摹的,並提出了多方觀點加以印證:其一,清人王鴻緒《橫雲山人集》記載,高士奇獲摯友王鴻緒所寄其藏《煙江疊嶂圖》卷(上博本),興奮之餘當即和東坡韻作答並題於卷末;次年,高氏乘興摹了一本亦寄王氏;其二,將高氏書法風格與台北本逐字比對後,發現該卷所謂董其昌的詩題書風與高氏手跡十分脗合,諸如結體、行氣、章法皆同,尤其是筆性皆有硬朗尖刻特徵。而上博本中「天使」二字更接近董其昌題宋高宗《暮春三月詩帖》中的筆鋒;此外,高氏本人亦有自匿真跡、進貢偽本之故實。但是就在現場,長居法國的外國學者李慧聞則認為,兩幅《煙江疊嶂圖》都是偽作,而台北本的藝術性更強。

真偽之爭同樣精彩

還有一卷董其昌五十六歲時所書《各體古詩十九首卷》,與日本藏《仿各家書古詩十九首》冊的真偽之爭也延續多年。日本藏為明代書畫家宋玨臨摹的「冊頁本」,被人割去宋玨款署、周亮工真跋,冒充董其昌之作。展覽中從三個方面向觀眾一一詮釋了為何日本所藏之冊頁為仿作。

董其昌在海內外擁有眾多粉絲,但是對於董其昌的研究仍存許多空白。凌利中表示,由於「較難把握」,此前很多年內地的研究機構對於策劃董氏專題展非常慎重,但業界對其的研究卻從未停止。凌利中回憶,自己二十年前入職上海博物館,得到當代著名古書畫鑒定專家鍾銀蘭、了廬的指導,兩位先生都曾提示,書畫從董其昌入手,可縱可橫,易於理解文人畫妙處。「有關董其昌的研究課題,空間十分廣泛,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其難度與複雜性不亞於甚至超過了趙孟頫的研究。」

凌利中舉例:關於董作真偽的梳理實際上尚無系統,因而也可以說是美術史上的一大空白。他說,目前存世的署名「董其昌」的畫作大約有幾千幅,保守來看,真跡僅兩三百幅。即使是曾經被認為是真跡的,之後又會有質疑和推翻的聲音。有鑒於此,凌利中希望,此次上博的董其昌研究活動,或許是一個新的起點。甚至可以將研究董其昌作品列為中國畫史中的一門「董學」,一如研究《紅樓夢》的「紅學」。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已經被廣泛認可的「紅學」一詞,為清代道光年間由松江人朱昌鼎首創。而原籍上海縣(今上海閔行馬橋)的董其昌,之後長期的居住之地,也在華亭(今上海松江區)。

編者註:「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於上海博物館舉行至三月十日。本文部分圖片由上海博物館提供。

【華發網根據大公報採編】

(來源:网络)

  • 凡本網註明"来源:華發網繁體版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華發網繁體版,轉載請必須註明來自華發網繁體版,https://china168.org。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並註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作品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 1浙江良諸博物院重開館 文物擴充近一倍浙江良諸博物院重開館 文物擴充近一倍

    闊別10個月,閉館改造的浙江良諸博物院於6月25日在浙江杭州揭開神秘面紗。據杭州良諸遺址管委會副主任李新芳介紹,改陳後的良諸博物院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組),比原展擴充近一倍。此中,鐘家港的良諸先民頭蓋骨、魚鉤、五千年前良諸先民吃剩的動物骨頭、果核等[詳細]

  • 2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

    上周末與幾位朋友合辦了一場藝術導賞活動,去中環季豐軒欣賞「綠磨坊街」六人聯展。展廳中固然有趙無極等名家的大尺幅作品,我卻尤其被其中一幅靜物畫作吸引,那是俄裔法國藝術家德·斯塔埃爾(Nicolas DE STA?L,一九一四至一九五五年)的作品《靜物,梨,綠[詳細]

  • 3王震與溥儒 藝術「小中見大」王震與溥儒 藝術「小中見大」

    ​今年三月巴塞爾藝術展期間參觀過PMQ元創方的朋友,或許對「梅潔樓」這三個字有些印象。三月底「梅潔樓藏畫」(MK Lau Collection)曾在此舉辦「方寸之間——梅潔樓藏手卷冊頁」展覽,遴選五十件梅潔樓主人羅仲榮的書畫珍藏,包括丁衍庸、居廉、陸儼少、吳昌[詳細]

  • 4玉琫為飾劍出鞘玉琫為飾劍出鞘

    古人磨劍十多載,適時才用。現今狂人動輒劍拔弩張,無中生有,顛倒是非黑白,竊以為霸權在握,四處欺凌,亂舞亂砍。 [詳細]

  • 5霍金遺物拍賣 論文600萬落槌霍金遺物拍賣 論文600萬落槌

    ​據英國《衛報》報道:已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遺物8日於倫敦網上拍賣,包括他的論文、獎牌、獎杯、輪椅,以及一本印有他指紋簽名的《時間簡史》。其中,他在1965年發表的117頁論文「宇宙膨脹的屬性」(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以58萬4750英鎊(約[詳細]

  • 6為何清朝妃嬪很多都不能生育?驗屍發現真相為何清朝妃嬪很多都不能生育?驗屍發現真相

    【導讀】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當皇帝的女人。 古代能被選中進宮當上皇帝的妃嬪是很多女人一生的夢想,但並非所有年輕女子都有資本被選進宮[詳細]

  • 7港大明清竹雕展鐵筆藝術港大明清竹雕展鐵筆藝術

    竹雕自明代起成為文人和宮廷之中盛行的藝術品,而清代更廣泛發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鐵筆的藝術:明清竹雕」展覽即日起舉行,展出共六十五件竹雕作品,包括筆筒、臂擱、袖珍山水小景、人物雕像等,展現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和想像力,以及竹雕背後的文化意義[詳細]

  • 8遠古小怪蛋:長相奇特 身份成謎遠古小怪蛋:長相奇特 身份成謎

    愛吃巧克力的人都知道,香味濃郁的費列羅巧克力,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層次,讓人久久回味。然而,一種形似費列羅、來自寒武紀的疑難化石——“古球蛋”卻讓全世界科學家都犯了難。這種遠古化石雖然外形與結構酷似費列羅,但其真實身份卻始終是個未解之謎,[詳細]

  • 9埋存黃沙的寶藏埋存黃沙的寶藏

    猶記得一九九二年一月至二月期間,上海舉辦《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展覽,由上海博物館特邀江西省博物館把珍藏品展出,公諸同好。主要陳列品是江西新淦(新干縣)大洋洲鄉一九八九年出土的墓葬區文物;雖然分期斷代方面比較複雜和困難,但大致上可推算遠自商代[詳細]

  • 10長安多麗人長安多麗人

    前些天去北京出差,在零下十度的寒風裏排隊四十分鐘,只為去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看一場名為「大唐風華」的展覽。單憑這股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應該足夠自稱為「藝術愛好者」吧。[詳細]

  • 11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為何叫“南京花”?1.74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最古老的花朵化石,為何叫“南京花”?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詳細]

  • 12經典名作之《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經典名作之《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

    數年前初次在德國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邂逅《亞歷山大的伊蘇斯之戰》(The Battle of Alexander at Issus),腦海中頓時浮現出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幅由德國多瑙河畫派代表人物,西方風景畫奠基人之一的阿爾布雷希特.阿爾特多夫爾(Albrecht A[詳細]




圖說新聞

更多>>
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

德·斯塔埃爾的三隻梨子


返回首頁